蔡明亮談「郊遊」 紮根電影美學教育做自己

8月29日起在MoNTUE北師美術館舉辦【來美術館郊遊─蔡明亮大展】,一開展就吸引各界目光。從走進北師美術館一樓樓梯踏進二樓牆面,就瞥見一張張觀眾寫滿對蔡導大展的留言板。從一字一句的話語發現,對喜愛蔡明亮、甚至是對他不熟悉的朋友而言,看電影不是短短2-3小時的時間PAUSE(暫停),而是一種尋找自我的旅程開始。

電影市場化 美學從小紮根
聊起了此次的創作起源,談到為何把電影移到美術館時,蔡明亮表示,「這不是我想顛覆什麼,而是現的確需要一個新領域」,他認為,在電影發展到極致,被市場牽著走時,人文的槪念日漸淺薄。尤其,在全球化機制運作之下,導致你我價值觀趨向共同,對喜歡自由創作者而言不但被邊緣化,更可怕的是觀眾的口味、素質一旦被養成就難以改變。

蔡明亮認為美學、藝術應該從小、從學生時期開始紮根。與其電影放映期間的稍縱即逝,不如將時間拉長、把空間從電影院移挪到美術館。向來喜歡新嘗試、不按牌理出牌的蔡明亮,因先前與林曼麗館長的合作經驗,於是在彼此討論過程中漸蘊釀、也促成了此次的展覽。

影片轉換 展覽素材好環保
有了共識是件好事,但展覽策畫期間蔡明亮也遇到了前所未見的難題。把2小時電影變成2個多月的展覽、將電影院拉大到跨樓層的展出,時間拉長、空間放大、影片的投射…等都成為一個個的大挑戰。

不過,對創作即性、生活即素材的蔡明亮而言,所有問題只要有心都能迎刃而解。比方,為了佈置展場,蔡明亮靈機一動把策展期間因麥德姆颱風過境而吹斷的枝葉,一路撿拾積滿7卡車打造成為展場的佈展擺設。另外,惜物的蔡明亮更利用先前劇場<玄奘>表演後的巨幅紙張,做為此次的投射螢幕。走入展場,每一角落、每一鏡頭,都有蔡明亮的走過的足跡及創作的情感。

做自己不盲從
展期至11/9的「郊遊」大展,沒有炫耀奪目的展品、沒有華麗繽紛的佈置。但有的卻是撲鼻而來的樹香味道、一幕幕現實中市井小民的生活景象。對蔡明亮而言,他認為此次展覽就像是播種的希望工程,讓電影美學教育得以往下紮根。

訪問最後,當問及蔡導希望觀眾從展中看到什麼?有沒有他特別想表現的?他對台灣電影發展有何看法時?真性情的他,此時搖了搖頭,只說,在摸索的過程中,你我常會透過模彷去尋找、發掘。但最初,還是要做回自己,就算自己再不好,也要勇敢做自己…。
更多相關報導請上1111職場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