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康復之友協會
統一編號
21002905員工人數
150 人電話
傳真
公司網址
https://www.tpmra.org.tw公司位置
產業類別
About公司簡介
汙名來自於不理解,在精神病人身上尤其嚴重,讓病人在生活中處處碰壁長期受苦。精神病人與其家庭的困境不僅來自於疾病,社會大眾的漠視與排斥才是主因,尤其台灣在經歷許多嚴重社會事件後,大家更希望遇到精神病人,不論在生活或職場上。
因此協會投入最多的服務量能,在觸發精神病人與其家庭因疾病與社會汙名所造成的社會退縮,在疾病控制得宜的形況下,支持陪伴精神病人開始嘗試不同的生活,在社會環境中學習待人處事,增加精神病人的自信心,以及解決問題、因應壓力的能力,使其適應社區生活。
政府長期的漠視精神病人的社區服務,也是造成病人困境的幫兇。與病人有關的精神衛生法自民國79年實施後,到民國111年才修法納入社區服務,自此精神病人才有機會藉由這些服務慢慢步出家門與醫院,開始他們新的人生。
全國有約18萬精神病人,就業率僅17%,有多數的病人因家屬無力照顧,也無社區服務可用而留滯在醫院長期住院,台灣自稱有世界頂級的精神醫療,但卻無法反映在精神病人的就業率。協會現有服務員工中約有30名精神病人,在協會服務的支持下能定就業,其他類型的服務總計每年約能幫助1100個精神病人個人或家庭。我們認為病人不僅需要人權,也期待社會更平等的對待。
40幾年前,精神病人還有被如動物般的用鐵鍊鎖在家中,連醫院也是重重門戶、鐵窗林立,不是蓋在荒山野嶺,就是與墳場、垃圾場為鄰。精神病人一旦入院可能就無出院之日,朝野上下都認為最好蓋大型養護所把所有病人收容起來就好。在這樣嚴重汙名化的環境下,由台北市七家公私立醫院精神科的精神醫療社工們主導,結合各醫院精神專業人員、家屬、病友、民意代表、社會賢達人士於民國73年7月共同發起成立協會。
倡導期(民國73年至83年)
此期間結合了各方資源,尤其是台北市資深議員于秉溪、林水吉、林鈺祥、潘維剛等民意代表,發起兩次大型募款活動和辦理病友繪畫才藝比賽,籌募服務基金;也於每年歲末辦理聯歡會,讓精神病人有發揮表演才藝的機會。也鼓勵家屬與有能力的精神病人參與全國精神醫療網會議及精神衛生立法,培養他們為自己的權益倡導的能力。同時藉不斷的跟政府相關部門的倡議,終於在民國78年接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委託,籌辦兩個台北市最早為精神障礙者設置的社區型庇護性工作場,又很努力的克服了社區的嚴重抗爭,真正實現了社區精神復健方案的推展。
發展期(民國84年至101年)
此期間政府福利服務相繼委託或補助開辦,包含身障者庇護就業、職前與職業訓練、就業方案、身障資源中心、長期照顧、社區精神復健方案、情緒行為障礙學生的特殊教育個案管理方案等。在政府的勞工、社會、教育、衛生部門的推動下,各類服務方案即如雨後春筍般的發展出來。尤其是協會於民國94年開辦的精神障礙者會所服務(慈芳關懷中心)與清新坊長青關懷中心,成為台灣後續發展精神病人社區服務的指標服務
茁壯期(民國102年至113年)
協會的服務精神與理念趨向更積極的以提升精神病人平等參與社會、促進其自立與發展為目標。復元觀點的服務理念更成為協會所有工作人員的核心價值貫穿在各類服務,此期間協會服務規模迅速成長為過去的一倍,服務更多元,並開始協助全國相關團體發展服務,讓協會的經驗與影響力能幫助到社會各角落的精神病人。
因此協會投入最多的服務量能,在觸發精神病人與其家庭因疾病與社會汙名所造成的社會退縮,在疾病控制得宜的形況下,支持陪伴精神病人開始嘗試不同的生活,在社會環境中學習待人處事,增加精神病人的自信心,以及解決問題、因應壓力的能力,使其適應社區生活。
政府長期的漠視精神病人的社區服務,也是造成病人困境的幫兇。與病人有關的精神衛生法自民國79年實施後,到民國111年才修法納入社區服務,自此精神病人才有機會藉由這些服務慢慢步出家門與醫院,開始他們新的人生。
全國有約18萬精神病人,就業率僅17%,有多數的病人因家屬無力照顧,也無社區服務可用而留滯在醫院長期住院,台灣自稱有世界頂級的精神醫療,但卻無法反映在精神病人的就業率。協會現有服務員工中約有30名精神病人,在協會服務的支持下能定就業,其他類型的服務總計每年約能幫助1100個精神病人個人或家庭。我們認為病人不僅需要人權,也期待社會更平等的對待。
40幾年前,精神病人還有被如動物般的用鐵鍊鎖在家中,連醫院也是重重門戶、鐵窗林立,不是蓋在荒山野嶺,就是與墳場、垃圾場為鄰。精神病人一旦入院可能就無出院之日,朝野上下都認為最好蓋大型養護所把所有病人收容起來就好。在這樣嚴重汙名化的環境下,由台北市七家公私立醫院精神科的精神醫療社工們主導,結合各醫院精神專業人員、家屬、病友、民意代表、社會賢達人士於民國73年7月共同發起成立協會。
倡導期(民國73年至83年)
此期間結合了各方資源,尤其是台北市資深議員于秉溪、林水吉、林鈺祥、潘維剛等民意代表,發起兩次大型募款活動和辦理病友繪畫才藝比賽,籌募服務基金;也於每年歲末辦理聯歡會,讓精神病人有發揮表演才藝的機會。也鼓勵家屬與有能力的精神病人參與全國精神醫療網會議及精神衛生立法,培養他們為自己的權益倡導的能力。同時藉不斷的跟政府相關部門的倡議,終於在民國78年接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委託,籌辦兩個台北市最早為精神障礙者設置的社區型庇護性工作場,又很努力的克服了社區的嚴重抗爭,真正實現了社區精神復健方案的推展。
發展期(民國84年至101年)
此期間政府福利服務相繼委託或補助開辦,包含身障者庇護就業、職前與職業訓練、就業方案、身障資源中心、長期照顧、社區精神復健方案、情緒行為障礙學生的特殊教育個案管理方案等。在政府的勞工、社會、教育、衛生部門的推動下,各類服務方案即如雨後春筍般的發展出來。尤其是協會於民國94年開辦的精神障礙者會所服務(慈芳關懷中心)與清新坊長青關懷中心,成為台灣後續發展精神病人社區服務的指標服務
茁壯期(民國102年至113年)
協會的服務精神與理念趨向更積極的以提升精神病人平等參與社會、促進其自立與發展為目標。復元觀點的服務理念更成為協會所有工作人員的核心價值貫穿在各類服務,此期間協會服務規模迅速成長為過去的一倍,服務更多元,並開始協助全國相關團體發展服務,讓協會的經驗與影響力能幫助到社會各角落的精神病人。
Product/Service產品/服務
協會現有服務與行動的內容及成效如下。
一、社工服務
精神病人社工個案管理服務民國86年開辦,並於民國99年轉型成身障者資源中心,服務規模為6名社工負責台北市松山區與內湖區,每年約服務120個家庭。由社工走進精神病人家庭支持其生活中的困難,協助連結相關資源,包含協助就醫回診與危機時刻的緊急協助,申請救助金與提供生活物資等。
二、日間型服務
(一)慈芳關懷中心、向陽會所、興隆會所
慈芳關懷中心於民國94年成立,為台灣第一家公辦民營的會所,並通過國際會所認證。會所強調精神病人的參與與平等,發展夥伴關係與同儕支持來面對生活各類困境。會所服務積極回應人權,尊重病人的選擇,支持其積極表達意見參與生活,為台灣精神病人社區服務的新模式。協會三家會所每年服務約600名精神病人,也積極與病人一起參與各類社會倡議活動。
(二)孫媽媽工作坊
為精神衛生法所定之日間型精神復健機構,提供病況穩定之精神病人日社區復健服務,成立於民國97年,每年約服務40名病人。精神病人每日規律出席參與課程與職能訓練,為穩定生活與就業做準備,目前為全國成功結案率最高的機構,但遺憾因房舍問題預計於民國114年結束服務。
三、就業服務
(一)職業重建個管與支持性就業服務
於民國88年開辦,協助有就業需求的精神病人踏入職場,每年約服務100名病人。精神病人求職不易,就業服務員開發工作機會時常被拒絕,但協會長年的服務已營許多友善雇主願意提供機會,但目前仍偏重勞務性質職務類型。
(二)庇護工場與社會企業
面對精神病人的就業困境,協會於民國91年開始辦理庇護工場,於101年辦理清潔社會企業,目前聘用精神病人約30人。現有兩家庇護工場為清潔業勞務服務中心與餐飲業善導寺咖啡坊,所雇用的精神病人皆能長期就業(最常18年)。另有兩家社會企業分別經營清潔業與烘焙業,除以身作則解決就業問題,也積極提供其他支持來提升生活品質。
四、住宿服務
金南家園、文林家園、北投家園
為社區型小單位居住方案,協助有居住困難的精神病人於社區中穩定生活,目前3個家園提供22名服務。由社工與教保員提供住民生活、健康、就業、同儕、權益維護等支持服務。
五、長照服務
一壽照顧中心為全國唯一的生活照顧長照中心,於民國88年成立,提供70名中重度的精神病人住宿生活照顧。目前住民平均年齡為60歲,且多合併其他生理疾病,故服務上需個別化且不易。服務目標除維持住民生活功能外,也積極讓住民能夠參與社區,延緩退化、老化。
六、自立生活服務
服務無法進入各類福利系統服務的病人與家庭,多為退化或疾病狀況不穩定的病人。從就醫、生活規律、家庭關係、就業等需求,提供高密度服務以支持其改善生活,每年約服務30名病人。
七、藝文展、劇團
協會自民國100年開始辦理藝文展,103年成立劇團,期待能夠藉由接觸與對話促進民眾的了解。藝文展由會所工作人員與病人共同籌劃,以裝置藝術的形式展出,作者(病人)於現場解說與民眾互動;生藝人劇團由社會人士、家屬與病人共同組成,每年於12月公開演出3場戲劇,藝文展與劇團每年接觸約1500名民眾。
八、社會倡議
面對汙名,協會支持精神病人從受照顧者、接受服務者轉向能夠為自己發聲爭取的角色。經過培力,協會與精神病人一同面對與重要的議題,參與各類修法記者會、公聽會為自己發聲,此為復元理念的積極實踐。經過長年不間斷地倡議與發聲,在110年社安網第二期計畫成功於全國布建49家會所服務,精神衛生法也大幅修改加入各類社區支持服務。
協會承接了精神病人在社會中的各種狀況,除了對政府持續倡議與爭取服務外,也努力克服經費的困境開辦服務方案直接支持精神病人與照顧者。近年也開始整理服務經驗,期待轉化固有專業與病人的不對等關係,朝向平權與夥伴的目標持續學習與改變,共同改變社會。
一、社工服務
精神病人社工個案管理服務民國86年開辦,並於民國99年轉型成身障者資源中心,服務規模為6名社工負責台北市松山區與內湖區,每年約服務120個家庭。由社工走進精神病人家庭支持其生活中的困難,協助連結相關資源,包含協助就醫回診與危機時刻的緊急協助,申請救助金與提供生活物資等。
二、日間型服務
(一)慈芳關懷中心、向陽會所、興隆會所
慈芳關懷中心於民國94年成立,為台灣第一家公辦民營的會所,並通過國際會所認證。會所強調精神病人的參與與平等,發展夥伴關係與同儕支持來面對生活各類困境。會所服務積極回應人權,尊重病人的選擇,支持其積極表達意見參與生活,為台灣精神病人社區服務的新模式。協會三家會所每年服務約600名精神病人,也積極與病人一起參與各類社會倡議活動。
(二)孫媽媽工作坊
為精神衛生法所定之日間型精神復健機構,提供病況穩定之精神病人日社區復健服務,成立於民國97年,每年約服務40名病人。精神病人每日規律出席參與課程與職能訓練,為穩定生活與就業做準備,目前為全國成功結案率最高的機構,但遺憾因房舍問題預計於民國114年結束服務。
三、就業服務
(一)職業重建個管與支持性就業服務
於民國88年開辦,協助有就業需求的精神病人踏入職場,每年約服務100名病人。精神病人求職不易,就業服務員開發工作機會時常被拒絕,但協會長年的服務已營許多友善雇主願意提供機會,但目前仍偏重勞務性質職務類型。
(二)庇護工場與社會企業
面對精神病人的就業困境,協會於民國91年開始辦理庇護工場,於101年辦理清潔社會企業,目前聘用精神病人約30人。現有兩家庇護工場為清潔業勞務服務中心與餐飲業善導寺咖啡坊,所雇用的精神病人皆能長期就業(最常18年)。另有兩家社會企業分別經營清潔業與烘焙業,除以身作則解決就業問題,也積極提供其他支持來提升生活品質。
四、住宿服務
金南家園、文林家園、北投家園
為社區型小單位居住方案,協助有居住困難的精神病人於社區中穩定生活,目前3個家園提供22名服務。由社工與教保員提供住民生活、健康、就業、同儕、權益維護等支持服務。
五、長照服務
一壽照顧中心為全國唯一的生活照顧長照中心,於民國88年成立,提供70名中重度的精神病人住宿生活照顧。目前住民平均年齡為60歲,且多合併其他生理疾病,故服務上需個別化且不易。服務目標除維持住民生活功能外,也積極讓住民能夠參與社區,延緩退化、老化。
六、自立生活服務
服務無法進入各類福利系統服務的病人與家庭,多為退化或疾病狀況不穩定的病人。從就醫、生活規律、家庭關係、就業等需求,提供高密度服務以支持其改善生活,每年約服務30名病人。
七、藝文展、劇團
協會自民國100年開始辦理藝文展,103年成立劇團,期待能夠藉由接觸與對話促進民眾的了解。藝文展由會所工作人員與病人共同籌劃,以裝置藝術的形式展出,作者(病人)於現場解說與民眾互動;生藝人劇團由社會人士、家屬與病人共同組成,每年於12月公開演出3場戲劇,藝文展與劇團每年接觸約1500名民眾。
八、社會倡議
面對汙名,協會支持精神病人從受照顧者、接受服務者轉向能夠為自己發聲爭取的角色。經過培力,協會與精神病人一同面對與重要的議題,參與各類修法記者會、公聽會為自己發聲,此為復元理念的積極實踐。經過長年不間斷地倡議與發聲,在110年社安網第二期計畫成功於全國布建49家會所服務,精神衛生法也大幅修改加入各類社區支持服務。
協會承接了精神病人在社會中的各種狀況,除了對政府持續倡議與爭取服務外,也努力克服經費的困境開辦服務方案直接支持精神病人與照顧者。近年也開始整理服務經驗,期待轉化固有專業與病人的不對等關係,朝向平權與夥伴的目標持續學習與改變,共同改變社會。
Benefits公司福利
法定項目
勞保
健保
週休二日
育嬰假
特別休假
產假
員工體檢
勞退提繳金
職災保險
福利制度
獎金類
年終獎金
三節獎金
注意!本區全部福利項目可能依不同職缺有所不同,實際職缺福利請依面試時與公司面談結果為準
Resources其他資源
Jobs工作機會
共 8 個職缺
工作性質(不拘)
職務類別(不拘)
工作地區(不拘)
每頁 10 筆
06 / 29
1. 個別服務計畫執行。
2. 服務資源連結。
3. 指導健康自主管理服務。
4. 生活活動支持(會談、生活諮詢、社區適應活動)。
5. 其他。
06 / 29 | 已被閱覽 100+ 次 | 1~5 人應徵
台北市大安區
月薪 38,000 至 40,000 元
高中職以上
經驗不拘
06 / 29 | 已被閱覽 100+ 次 | 1~5 人應徵
06 / 29
1.身心障礙者就業安置評估與諮詢
2.方案計畫活動規劃與執行
3.個別服務計畫執行與個案管理
4.相關服務記錄撰寫
5.服務資源連結
6.庇護工場經營及管理
7.庇護員工薪資計算與發放
8.核銷作業等相關行政作業
9.其他
06 / 29 | 已被閱覽 100+ 次 | 1~5 人應徵
台北市松山區
月薪 41,174 至 45,625 元
大學以上
經驗不拘
06 / 29 | 已被閱覽 100+ 次 | 1~5 人應徵
07 / 15
為身心障礙者及老人提供協助、看護、生活事務及其他支持性服務,服務內容包含:
1.洗滌衣物、文書服務、餐飲服務、陪同或代購生活必需品、陪談、代取藥物、陪同就醫等協助。
2.協助沐浴、協助穿換衣物、口腔清潔、協助進食、協助服藥、協助上下床、陪同散步運動、協助翻身/拍背/肢體關節活動等看護。
3.協助使用日常生活輔助器具(例:輪椅)等其他支持性服務。
本職缺申請臺北市政府社會局身心障礙日間及住宿式照顧服務設施專業人員久任獎助計畫,並依計畫規定工作連續年資,按〝年〝加給1萬5,600元至6萬2,400元之個人獎助。
07 / 15 | 已被閱覽 100+ 次 | 1~5 人應徵
台北市文山區
月薪 33,700 至 35,700 元
高中職以上
經驗不拘
07 / 15 | 已被閱覽 100+ 次 | 1~5 人應徵
06 / 29
1.精障社群培力與經營:促使精障社群互助,並透過公共會議促進會員參與會所公共事務。
2.會所工作日運作:協助和支持會員參與行政或餐飲部門工作日,一起分工合作,在過程中建立信任關係,讓會員得到自信、價值感與歸屬感。
3.外展服務:協助有需求的會員,協同訂定個人目標,並支持其復元目標的前進與完成,並定期電訪或家訪有需求之會員。
4.辦理晚間及假日活動:所有職員共同輪班,辦理晚間或假日活動。
5.促進精神障礙去汙名:與會所社群共同規劃社會宣廣計畫,向社會大眾傳遞會所模式理念。
06 / 29 | 已被閱覽 300+ 次 | 1~5 人應徵
新北市新店區
月薪 39,898 元以上
大學以上
經驗不拘
06 / 29 | 已被閱覽 300+ 次 | 1~5 人應徵
07 / 15
◎支持會員參與會所的日常運作(如備餐、接待、清潔、會議等)
◎願意誠實面對自己,對人有好奇、願意靠近,且對社區工作有興趣者。
◎大學社工相關科系畢業,歡迎應屆畢業生。
◎諳電腦文書word、excel、powerpoint等。
◎具機車或汽車駕照者佳。
07 / 15 | 已被閱覽 100+ 次 | 1~5 人應徵
新北市土城區
月薪 39,898 至 43,898 元
大學以上
經驗不拘
07 / 15 | 已被閱覽 100+ 次 | 1~5 人應徵
07 / 14
1.提供社會福利服務相關資訊或諮詢
2.提供身心障礙者及其家庭個案服務
3.行政事務:協助辦理活動及其他交辦事項
4.配合填寫中心作業流程所需之相關資料(含工作紀錄撰寫、月及季報表、活動記錄)
07 / 14 | 已被閱覽 100+ 次 | 1~5 人應徵
台北市內湖區
月薪 44,898 元以上
大學以上
經驗不拘
07 / 14 | 已被閱覽 100+ 次 | 1~5 人應徵
台北市內湖區
月薪 38,831 元以上
學歷不拘
經驗不拘
07 / 16 | 已被閱覽 100+ 次 | 1~5 人應徵
07 / 13
1.服務對象為18-65歲,領有中度以上身心障礙手冊之身心障礙者。
2.評估、撰寫規劃機構住民個別化服務計畫(ISP),並執行目標。(內容涵蓋日常生活自立、心理情緒安撫調適、情緒行為支持、休閒生活安排、社會適應)。
3.日常生活照顧(輪白班、小夜班、文書班)
4.其他共同相關服務與他組配合執行。(如消防編組等)
本職缺申請臺北市政府社會局身心障礙日間及住宿式照顧服務設施專業人員久任獎助計畫,並依計畫規定工作連續年資,按〝年〝加給1萬5,600元至6萬2,400元之個人獎助。
07 / 13 | 已被閱覽 100+ 次 | 1~5 人應徵
台北市文山區
月薪 37,700 元以上
高中職以上
經驗不拘
07 / 13 | 已被閱覽 100+ 次 | 1~5 人應徵
台北市康復之友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