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暉診所

公司資訊

公司簡介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我們的工作行列。

關於院長
蔡幸芳醫師在取得小兒專科醫師資格後,毅然選擇轉換跑道,考取成大醫院精神科住院醫師,開始接受新的專科訓練,冀望在救人的醫療服務之外,也能滿足自己心靈成長的需求。現在 蔡幸芳 醫師是精神科醫師,專長在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

比起同學, 蔡幸芳醫師的主治醫師頭銜晚來了5年。為何選擇比同學多走5年訓練的路,為什麼不一開始就選擇精神科?她並不覺得這個過程是浪費,雖然小兒科的訓練較少在精神科的診治上提供直接的幫助,但當兒童青少年精神病患同時有其他生理性疾病時,在處理上更能兼顧身心健康的考量,也比別人多一些的信心。

「在學生時代,參加了服務性的社團,成員間會彼此分享、探討,增進對自己、對別人的了解,也能彼此支持與引導」。會轉向選擇精神科,她說「跟大學夢想有關」。

高中前曾經致力於走向教育的路線,但大學考上醫學系, 蔡幸芳醫師說,當時對醫師這個行業很陌生,內心徬惶,但學校裡的社團夥伴給了她很大的支持力量。大三時結識了老師王雅琴醫師, 王醫師是小兒科及兒童青少年精神科 雙專科 醫師,正好給了她一個典範,同時也給她一個觀念,「當醫師也可以是從事教育,不同於老師在教室裡教課,醫師是在診間或社會上教民眾身心靈健康的課」。

也因此她找到了新的方向,將職業連結上原來的夢想與人生志業,接受了成為醫療人員的這個重任。

蔡幸芳醫師說,醫學與教育確實可以殊途同歸。像在精神醫學領域,認為小孩子受家庭、父母的影響很大,父母親如果採用錯誤的方式或態度來處理孩子的問題,會給孩子帶來負面的影響,從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來看,是要教父母對疾病及教養上有正確的態度及處理方式,這跟教育的路線很相近。

她也提到,在診間有些過動症的孩子會好奇、主動地去拿診間裡的東西,這時就會提醒他應該開口表達需求,這是在教孩子;同時也要問家長平日有什麼困擾,他們是如何處理那些情況,經過討論,提供父母一些建議,真的像是在從事教育一樣。

蔡幸芳醫師轉向精神醫學領域的關鍵,是在小兒科第三年住院醫師時。在心裏面開始覺得不滿足,她有把握能夠在小兒科的領域上掌握專業,但似乎無法滿足內心的需求,因為少了在心靈上自我成長的感動,也與自己過去想要追求的目標有點距離。於是燃起轉換跑道的意念。

王雅琴醫師的分析與鼓勵,強化了蔡幸芳醫師選擇自己所愛的信念。「 王醫師說,妳到十幾年後仍然有這個夢想,那就趁現在還年輕去做吧,不然十年、二十年後妳愈來愈不可能去嘗試,徒留遺憾;做過了,就算認清事實不是妳所想要的樣子,至少沒有遺憾」。 王醫師還告訴她,「去做了,即使未能完成精神科的訓練而回歸小兒科,走過必留下痕跡,這個過程所受的訓練也會對未來從事小兒科的醫療工作有所幫助;如果真的走對了,這就是自己想要的夢想,那不就找到自己一輩子的幸福。」

回首過去在精神科的訓練,蔡幸芳醫師滿心喜悅找對了方向。在醫療專業幫助病人之外,她自己在心靈上也很有收穫──同理心,不僅用在他人身上,也可以用在自己及家人身上。

同理心用在病人身上,就是要改變對別人建議時的態度,不要提「別人做不到」的建議,要用病人可理解、願意接受的方式,考慮病人的能力,這包含了社會、家庭、文化等不同層面的影響,每位病人的能力與背後的原因都有其獨特性、弱點與侷限性。而在診療的過程中,同理心的感受更深,溝通技巧也在進步中。

同理心的角度與溝通技巧的進步,也能用在自己的身上。 蔡幸芳醫師說,過去自我要求很多、很高,也有很多的自責;但從診療病人的過程中自我覺察,既然建議別人要接納自己,不是應該也要接納自己的缺陷與不夠完美,這也是一種成長。

產品/服務

主治項目:
過動症、自閉症、發展遲緩、情緒障礙、失眠、憂鬱症、躁鬱症、恐慌症、自律神經失調、強迫症、親子關係問題

門診時間:
(一)9-12,14:30-21:00
(二)9-12,14:30-21:00
(三)14:30-21:00
(四)14:30-21:00
(五)14:30-21:00
(六)9-12

公司福利

法定項目:

勞保、健保

更多說明

詳情面談

注意!

本區全部福利項目可能依不同職缺有所不同,實際職缺福利請依面試時與公司面談結果為準

本公司暫時無職缺

防詐檢舉/反應不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