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找工作 APP

精準媒合高效求職
3.6萬
立即安裝

349

屏東縣長治鄉|社會福利機構

image

大同之家成立於民國94年6月,是屏東縣第一所合法立案精障者的養護機構。本家以服務使用者為中心,提供人性化的服務,營造身心靈的無障礙生活空間,成為優質的身心障礙養護機構。

台北市中山區|協會╱基金會

image

財團法人辜公亮文教基金會為前海基會董事長 辜振甫(公亮)於1988年所發起。 設立宗旨為透過國際(含兩岸)交流活動,推展台灣工商企業之經營管理、醫學研究、藝文及其有關活動。 現任董事長為曾志朗先生,執行長為辜懷群女士。 財團法人辜公亮文教基金會為前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公亮)於1988年所發起。設立宗旨為透過國際(含兩岸)交流活動,推展台灣工商企業之經營管理、醫學研究、藝文及相關活動。現任董事長為曾志朗先生,執行長為辜懷群女士。 1991年成立京劇推廣組,在執行長辜懷群的推動下,邀請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寶春與京劇界精英,多次推出精緻的經典好戲,並組團至歐、美、日等各國演出,於國際間宣揚傳統中華文化;連年多次赴各地偏遠學校巡演,培養戲劇人口並從事紮根工作。期間多次接受相關單位之委託,承辦多項綜合性大型表演藝術活動。 1997年成立台北新劇團,集合海內外專業青年同好,定期公演【新老戲】,並巡迴大陸,以戲會友。多次參加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國京劇節、北京音樂節等大陸重要表演藝術節慶,以身力行實踐兩岸文化交流,至獲好評。台北新劇團在中國的巡演伙伴是中國保利文化集團及所屬院線,互助合作共創海峽兩岸的文化交流榮景。 自1999年起經營【臺北戲棚】,針對觀光族群推廣文化旅遊,每年於台北市台泥大樓士敏廳推出近兩百場之「定目演出」,揉合台灣在地「原汁原味」的雜技(漢唐百戲)、掌中戲、傀儡戲、醒獅、原住民歌舞、京劇等多樣貌的民族藝術,屢獲觀光局與旅遊界之推薦與讚揚。 2014年八月,納編擁有十八年表演藝術內容製作與場地管理的原「新舞台」團隊,組織酷集劇場(The Koo Company),從事表演藝術與活動製作、管理、顧問。酷集團隊曾經連年獲得文化部「文馨獎」特別獎、金獎,並屢次榮膺網路票選台北市最佳劇場服務。2011年榮獲台北市文化局「譽揚專案」表揚,將所在地巷弄命名為「新舞台巷」。該團隊並致力劇場人才之培訓與劇場管理經驗之分享。其每年舉辦的前台點工招募與後台技術人員培訓,學員遍及國內各表演廳,可謂開枝散葉,十年樹人。 擷取自官網,關於我們,基金會簡介:https://www.koo.org.tw/about/?id=16

桃園市桃園區|協會╱基金會

image

緣起: 民國72年由當時徐縣長鴻志勸募成立桃園縣文化公益基金管理委員會,用以協助文化中心(今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推展文化工作。民國79年依據文建會、省教育廳指示原文化公益基金變更為財團法人方式管理。(成立日期:79年1月19日) 成立目的: 本會設立目的乃為提升桃園市文化素養及生活品質,促進社區正向發展,拓展觀光休閒及各項產業,辦理項目如下:協助辦理桃園市各項活動、協助推動桃園市社區發展、協助拓展桃園市觀光休閒產業、獎助本市文化學術刊物之出版發行、辦理其他與社會教育及弱勢關懷有關之事項。 本會目前接受桃園市政府委託辦理土地公文化館、土地公國際民俗藝術節、桃園市國樂團、桃園電影節、桃園協拍中心等計畫。

金門縣金沙鎮|社會福利機構|員工70人

image

一、緣起與善願 創辦人施美珠出生於金門,早年曾受炮火之洗禮,對生命有深切之體認,遂投身於心智障礙教養工作二十餘年,有鑒於金門地區為數甚多生活無自理能力的心智障礙均需飄洋過海、舟車勞頓輾轉送至其他縣市造成探視不易,親子關係之疏離,為使金門地區之心智障礙者及其家庭皆能獲得妥善之照顧,於民國90年返回故鄉設籌立「財團法人晨光社會福利基金會」 並於94年設立金門縣第一所教養身心障礙之機構。 「金門縣私立晨光教養家園」 創辦人的戰亂困苦成長的經歷轉化為一生懸命的意志,在人力物力匱乏的金門小島,晨光家園從無到有歷經15年的奮鬥與成長,容了多少身心障礙者家庭的悲歡離合,工作夥伴的奮鬥心血、還有來自各界點滴捐助的最大善意,創辦人於此向所有曾經陪伴支持我們的每一個人丶每一個善念、每一滴資源,深深的致上最崇敬的謝意,是你們的同行,才能成就這個善願。沒有單一的個人可以成就這些,所以『晨光』的任何成就與榮譽,都要歸諸於你們,這是我們共同的善願。 二、逆境與突破 晨光家園設立當時本擬善用現有公有建築資源,活化公益使用並避免閒置,惟設立當時歷經多年波折,在評估全部可設置之公有閒置建築均無可能之後,方以創辦人之土地捐贈作為機構設立之用地,並開始著手變更編定丶規劃設計建築並申 請設立許可等諸多工作,歷經多次修正變更,方符合當時法規得以興辦籌設。按晨光家園位居偏遠離島,是以設立之前金門從未有任一身心障礙福利機構,民間資源必須自主獨立,然歷年來法令修正更動頻緊,並未考量離島偏遠地區社會福利資源不足之情況,未能以平衡落差方式補其殘缺,法規修正及規定之結果,反而弱化小型機構之基本生存能力。 所幸這些年來我們的努力終於在歷次的評鑑中被看見,被肯定,回首我們走過的這些來時路,我們面對逆境仍然契而不捨,我們繼續努力,我們持續成長。 三、轉型以求永續穩健 晨光家固能於逆境中持續經營成長,除了政府的支持及各界的援助、最大的願力來自於我們的憨兒,他們的弱勢,他們的基本需求,鞭策督促我們繒續前進。身心障礙者與我們社會大眾平行並存,為他們服務的需求亦永遠都在。在這永無止境服務過程中,晨光家園必須轉型,隨著政府政策法令,也隨著臺灣實質已步入高齡化社會的現實而轉型。 四、晨光歷程 民國90年 設立『財團法人晨光社會福利基金會』 民國94年 成立金門縣第一所私立教養機構,『財團法人晨光社會福利基金會附設金門縣私立晨光教養家園』專事教養心智障礙者。 民國100年 接受金門縣政府委託辦理金門縣蘭湖日 間照顧服務中心,為失能、失智長者提供有如家人般溫馨、快樂的第二個『家』。 民國107年 晨光基金會在整體經濟環境不佳,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終於以多年的實續及在地服務的熱誠,通過了專業嚴謹的審查,獲得公辦民營的機會經營管理「金門縣福田家園」提供24小時全日型住宿服務,使身心障礙者透過專業完善的服務與學習,發揮個人最大的潛能。 民國108年 開辦長照業務-失能長者交通車接送服務。 民國109年 開辦身心障礙者喘息服務,減輕家庭照顧者的身心壓力。 民國110年 開辦失智症照護據點-拾憶小築。 15個年頭過去了,我們不曾膽怯、不曾退縮,晨光基金會在整體經濟環境不佳,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終於以多年的實續及在地服務的熱誠,通過了專業嚴謹的審查,獲得公辦民營的營運機會,在順利所有服務對象及工作人員轉銜至福田家園後,晨光家園暫時畫下句點,轉型為長照機構。值此社會老化,長照服務需求陡增之際,本會提供自身機構在地實務經驗,秉持全人照護的理念,使在地的長者安心終老,落實在地安養、在地老化的長照政策目標。

台北市大安區|協會╱基金會|員工320人

image

本基金會於民國八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由高雄耆老王天賞先生捐助成立的。王天賞先生,字獎卿,西元一九○三年(光緒二十九年)生於高雄市,一生熱愛鄉土,對於宣揚地方文化及提昇民眾教育一直不餘遺力。其為宏揚先人關懷文教,重視慈善之美意,先後成立「王振生翁文教慈善基金會」、「高雄企銀文教公益基金會」及本基金會以回饋社會。 *獲得衛生署核准設立之首家財團法人護理之家 *護理之家—  88、92年度獲行政院衛生署護理之家訪查為「優等」  93年度獲高雄市政府衛生局業務督導考核「優等」。 *獎卿大臺北居家護理所—  88~92年度連續獲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業務督導考核為「特優」及「優等」。  89年度獲行政院衛生署居家護理全國訪查「優等」。 *北區照護服務中心居家服務—  89年度獲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居家服務評鑑「甲等」。  91年度獲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居家服務評鑑「優等」。 *左營老人居家服務支援中心—90~92年度獲高雄市政  府社會局居家服務評鑑「甲等」。 *臺北市文山老人養護中心—  93年度獲內政部頒發台閩地區老人福利機構評鑑「優 等財團法人機構」。

台北市文山區|社會福利機構|員工3,300人

image

已故的身障作家–劉俠女士(筆名杏林子1942年2月28日-2003年2月8日),因著上帝的呼召及一顆愛身心障礙者的心,捐出多年稿費,和六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於1982年12月1日創辦了屬於身心障礙朋友的伊甸園-「伊甸基金會」。 伊甸基金會以「服務弱勢、見證基督、推動雙福、領人歸主」為服務宗旨。有鑑於台灣身心障礙人口已超過百萬人,且有七成以上是後天因素所造成,伊甸將繼續為弱勢族群爭取權益,並倡導更合理的社會福利政策與爭取社會福利預算,推動全人關懷,讓福音與福利得以實踐。  伊甸創會時僅有二位半職人員,至今全國已有2800多名工作者,其中近二成為身心障礙者,且超過九成為第一線直接提供弱勢服務的社會工作者。透過社會大眾、政府、企業、民間團體、志工的協助,伊甸在全台共有19縣市超過80個服務據點提供區域化的身心障礙福利及弱勢服務,另外,伊甸也將台灣經驗傳達到馬來西亞的檳城(1991)及吉隆坡(2000),越南胡志明市(2005)、永隆市(2005)、茶溫縣(2006)並成立海外分會。 從伊甸創辦開始,身心障礙服務即為伊甸服務的核心,而隨著早期療育觀念與服務的推廣、身障老化及人口高齡化的趨勢,陸續將服務對象拓展至發展遲緩兒童及高齡長者。1985年起,伊甸率先關懷視障者權益,成立「盲人喜樂合唱團」,為視障者開啟了心靈之窗;二年後,則為了爭取身心障礙者權益,將輪椅開上街頭;而為了成全身心障礙者「行」的權利,伊甸當起了公辦民營的復康巴士司機;又在「愛無國界、救援無礙」的信念下,當起台灣另類外交的親善大使,進行輪椅捐贈的國際救援行動。   在社教宣導方面,為了響應全球推動「無障礙環境」理念,首創從台灣未來的接班人-大專院校學生開始推動「校園友善城市陣線聯盟」,迄今仍持續透過志工活動、校園宣導進行無障礙體驗,更自2014年起每年舉辦「無障礙生活節」,藉著社教活動分享友善無礙的理念。 伊甸相信在全面向國際社會發聲的同時,不僅是提高台灣在世界上的能見度,更充分表達伊甸參與亞太地區身心障礙福利推動之決心。隨著社會結構的變遷、多元文化融合,外籍配偶在台的人口數日趨攀升,2002年8月起伊甸開辦「新移民服務」,提供外籍配偶及其家人一系列關懷及成長活動,招募培訓雙語志工,協助輔導並爭取相關權益。 從為身障者發聲爭取權益,到進入非營利事業管理模式,進而跨入國際,伊甸目前在全國超過80個服務據點,每年服務4萬個身心障礙及弱勢家庭。

南投縣埔里鎮|社會福利機構|員工231人

image

【創辦人李家同的理念】 這些孩子之所以功課不好,是因為家裡一直沒有人是受過良好教育的,也沒有能力請家教,因此一旦在學校裡功課落後了,就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老師越講越深,他就越來越聽不懂。到最後,他其實是沒有在接受教育,因為他反正什麼也聽不懂。 窮困孩子的唯一希望來自教育,如果他們在孩童時代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長大以後就一定沒有競爭力,他們的父母已是弱勢團體,他們將來就會繼續成為弱勢團體,這就是所謂永久貧窮的族群。 試想一個家境非常不好的國中孩子,除非他非常聰明,否則他知道,他一定不能和其他家境好的同學競爭,他買不起參考書,當然也上不了補習班,學不了任何才藝,沒有能力參加任何甄試。他最多能夠從國中畢業,但是畢業以後又怎麼辦呢?他最多考上私立的高職,即使考上了,他也付不起學費。他心知肚明,國中畢業以後,他就要找工作了。既然如此,他又何必唸書呢? 【基金會的宗旨】 秉持「不能讓窮孩子落入永遠的貧困」的理念, 服務對象鎖定:「窮孩子」。 深信「窮困孩子的唯一希望來自教育」的想法, 服務主軸定為:「課業輔導」。 致力「讓知識帶希望回家」的願景, 達到:「提升窮孩子未來的競爭力」的目標。 團隊合作是我們的DNA,擁有誠信正直的態度與彈性的適變能力方能面對現今快速變化的社會。 在帶領孩子脫貧的助人服務過程中,期望我們一同落實關懷同理、積極發展自我, 即使面對挑戰也永遠保持正向的思維。 誠摯邀請您加入我們的團隊! ※※※履歷表若未通過初審,將不寄發婉拒信件,請見諒!!!

台北市中正區|協會╱基金會|資本額1,000萬元|員工6人

image

本會主要業務聚焦於兩大領域:全球衛生及生物科技。於全球衛生領域,本會推動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逾25年,透過國際遊說、拜會、政策建議、媒體動員等方式推動國內外對於此議題之能見度,並成立台灣全球衛生研究中心,深入研究全球衛生重要議題與發展趨勢,歷年出版全球衛生系叢書以推動全球衛生於台灣之發展,並推動台灣議題與全球衛生趨勢串聯,近年更關注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之在地培訓。 在生物科技領域,本會建置台灣臨床試驗環境發展逾20年,除推動台灣醫藥品法規國際協和外,每年持續辦理多場次臨床試驗教育訓練課程。近年由於洞見再生醫療、細胞治療及數位科技於醫藥應用等新興醫療為未來趨勢,除推動更完善之法規建置外、亦辦理施行細胞治療訓練課程、進行多場次國際會議與國際拜會、交流活動,以期透過政策建議與國際合作推動台灣生技發展。

台北市文山區|社會福利機構

image

財團法人利伯他茲教育基金會(以下簡稱本會)自85年起,即秉持著「一個都不放棄」的理念,即在各監所推動各式教化工作,深受各界的肯定與好評;99年起,更陸續接受各公部門之委託,在北部各監所推動「家庭支持性服務方案」及「無縫接軌-返家服務計畫」。就因為在密集與深入的服務過程中,我們發現幾乎有七成以上的犯罪人,在其青少年時期就開始接觸幫派及毒品,所以,本會自97年起開始陸續在台北少年觀護所、桃園少年輔育院和新竹誠正中學開設生命教育及自我探索等成長課程,並擔任個輔;也從所接觸的少年身上,驚覺到毒品氾濫的嚴重性。 為此,我們從101年開始積極地進入各國小、國中、高中職,為學校的同學、老師和家長推動反毒宣導活動,同時也為有需要的學校開設高關懷班生命教育與自我探索等課程外;也進入安康平宅,為社區內有毒品危害之虞的高風險家庭及青少年服務。106年起接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委託承接「緊急短期庇護安置家園」,  服務對象有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利法」經社會局社工員評估12歲以上,未滿20歲於台北市有緊急庇護必要之少年, 另一是經警察、社政單位查獲, 救援之18歲以下, 依「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需安置緊急收容中心, 及經法院裁定安置台北市短期收容之少年。 為提供藥癮更生人復歸社會職場, 本會自104年開始發展社會企業, 成立七品聚實習餐廳, 105年成立心聚點咖啡人文小棧, 讓成人和青少年有工作實習場所, 更鼓勵更生人參加職訓考取廚師或烘焙證照. 本會就業服務組更協助許多更生人職前準備和專業技能興趣的評鑑, 並順利媒合至各友善企業工作. 本會目前專業人員包含臨床心理師, 諮商心理師, 社工師(員), 犯罪研究人員, 就業輔導員, 行銷企劃, 種子教師(成功戒毒更生人), 乙級專業廚師...等, 希望結合多元專業人員, 以期提供個案和其家庭更多的協助.

南投縣埔里鎮|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其它機構|資本額3,000萬元|員工60人

image

「中台世界博物館」秉持創辦人惟覺安公老和尚貫徹「佛法藝術化」的弘法理念,藉由對歷史資產、佛教文物的整理研究及展示,讓佛教文化藝術進一步得到保存發揚,不僅為佛教歷史作見證,更讓未來的弘法因緣厚植文化內涵及藝術深度,結合時代脈動,廣度群機,成為安定社會,淨化人心的重要力量。 經營理念 以發揚中華文化、保存歷史文化資產、提昇社會藝術人文素質、促進藝術、文學、哲學、宗教與教育之發展為宗旨。

暫不提供地址|社會福利機構

image

財團法人愛家文化基金會(簡稱愛家基金會)於民國86年成立,秉持「堅守婚約、珍愛兒童、尊重生命、關懷弱勢、攜手共創和樂家庭」的理念,並以打造「預備成家」到「終老圓夢」的家人關係教育與助人服務系統為願景,長期投入家庭教育與終身學習的服務,幫助大眾的家庭經營之學習,以建立安全、溫馨的家庭,進而促進社會的和諧,並增進優質在台灣每一個家庭的婚前、婚後成長關係的建立。在101年8月起承辦臺北市萬華社區大學,透過辦學四大目標:一、「環境永續」,倡議淨零非碳解方;二、「族群關懷」,推動家庭共學成長;三、「社區培力」,發展地方青銀創生;四、「文化深耕」,建構萬華在地知識,提供優質的終身學習平台,成為萬華區「在地永續學習中心」。

台中市中區|協會╱基金會|員工600人

image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於1995年成立,成立已27年的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總會位於台中,從宜蘭到屏東共有7個服務處、32個志工站、26個協力站,透過 590 多位工作夥伴及 2800 多位志工,常年關懷服務一萬多名長輩,提供獨居、弱勢、失能長輩們關懷訪視、居家服務、送物資、陪伴就醫、居家修繕、健康促進等等服務。 高齡社會飛速來臨之際,臺灣高齡人口預估將於2025年達到20%,意即平均每5人之中,就有一名65歲以上長者。因應人口結構改變將帶來的廣泛影響, 1995年3月在臺中光田綜合醫院王乃弘院長、弘道創會執行長郭東曜先生、老人醫院柯麗鏞院長發起下,以及王乃偉、王乙鯨、王福來、林柏榕、孫得雄、陳崇德、陳國華、楊榮川等賢達認同捐助下於台中市成立「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 基金會的願景是「每位長者都能有自主與尊嚴,享有安心、精彩的老後生活」 我們自許成為幫助台灣成功因應高齡社會的專業團隊,因此懷抱活力、開放、勇敢、踏實的態度,發展以人為本,穩定且值得信賴的優質服務;同時發揮影響力,攜手各界共創高齡友善社會;希冀成為和長輩一起到老的組織、和社會大眾成為一起「道」老的好朋友,一起致力讓台灣成為人人樂於談老、伴老的友善高齡國家! 讓我們攜手「一起道老,精彩美好」!

台中市西區|社會福利機構|員工180人

image

向上創辦人郭頂順先生為台中實業界人士,畢生投入教育、慈善事業。因有感於台灣慈善機構多由外國人士經營,於民國64年創設「向上兒童福利基金會」,並接辦台中光音育幼院、台中育嬰院,照顧失依的弱勢孩童。   民國67年,前董事長郭東星先生為拓展關懷領域,於台中育嬰院收容極重度、重度多重身心障礙兒童,提供人性化專業照顧與醫療照護。民國97年,現任董事長郭劉昭惠女士推展全人服務與關懷,更名為「向上社會福利基金會」,自民國98年起,陸續成立身心障礙者社區家園、日間照顧中心、小型作業所、社區資源中心等多元化支持服務,提供成年心智障礙者學習一技之長的機會,也給照顧者喘息的空間。   民國104年由臺中市政府委託向上基金會經營管理「臺中市希望家園」,提供全日型的住宿照顧與日間照顧服務,協助身心障礙者生活支持以及技能的養成與發展,並舒緩原生家庭的照護壓力。   民國106年因應高齡化、失智照顧需求,開辦老人社區服務據點,提供健康、認知促進活動以預防延緩失能,並提供長照福利諮詢、巷弄喘息以就近協助,培養社區相伴相助的共同照顧精神;建構更完善的長輩宜居環境,以落實「在地老化」。   長年以來,我們持續以博愛服務之精神推廣社會福利工作,盼能凝聚更多力量,以心為磚,用愛為瓦,建構專業的溫暖家園,讓弱勢族群向上茁壯。

台北市信義區|社會福利機構|資本額3,000萬元|員工380人

image

民國69年,三位在國外學習特殊教育女士,因著一個共同的信念:「心智障礙的孩子應得到尊重和受教育的機會」,成立一所心智障礙孩子的專業訓練機構~「第一兒童發展中心」,74年承辦了國內第一所公設民營機構~「博愛發展中心」。86年因服務擴充變更為全國性社福組織及更名為「財團法人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 本會成立以來用心耕耘心智障礙者的療育及支持服務,目前設有10家心智障礙幼兒及成人的日間服務、夜間住宿及全日型生活照顧與訓練機構,每年服務近千個中重度與極重度心智障礙者及其家庭。近二十年來更自辦及接受地方和中央政府委辦多項社區外展服務方案,包括2家社區日間照顧中心、2家小規模作業設施、2家早期療育資源中心、1家社區家庭資源中心、3家輔具中心、1家就業服務心、1家庇護工場,以及數個委託或自辦的專案計畫,每年服務上萬名身心礙者及其家庭。 第一的使命: 身心障礙者,在熱忱專業的服務中,獲得尊重、成長與融合。 第一的願景: 發揮專業服務的影響力 創造身心障礙者美好生活

慈懷基金會宗旨 興辦社會福利慈善事業 慈懷基金會 立案 宜蘭縣政府八十年四月九日  八十府社福字第27604號函許可立案, 台灣宜蘭地方法院八十年五月七日完成法人登記。 慈懷園中途之家宗旨 一、推展兒童、少年保護、輔導及安置工作。 二、研究與發展社會工作專業服務,結合社會資源,以增進並落實兒童、少年福利。 慈懷園中途之家 立案 宜蘭縣政府八十年六月六日  八十府社福字第48529號函許可立案。  

台北市士林區|協會╱基金會|員工100人

image

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國合會),以協助友好或開發中國家經濟、社會、人力資源發展、增進與友好或開發中國家間經濟關係、提供遭受天然災害國家或國際難民人道協助為己任;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會各項援助發展透過投資融資、技術合作、人道援助及國際教育訓練等方式執行,並以本會基金進行直接或間接的投資、融資,或是利用基金孳息辦理雙邊與多邊技術合作、人道援助或教育訓練等計畫。在執行上我們依循嚴謹的計畫循環步驟,除已簽約計畫繼續監督管理外,亦持續發掘符合策略目標及受援國區域發展需求的各項新計畫,強調成果導向,透過結合資金挹注與技術合作,達到發展之綜效。 我們協助友好或開發中國家進行不同領域的發展計畫,包括環境、公衛醫療、農業、教育、資通訊及中小企業等。 國合會積極藉由提升人力素質、強化組織能力建構,以加強援外的專業度,更努力提升成為提供技術層面專業建議供決策參考之機構。援外的專業精神也落實在計畫執行上,強調計畫的縱深度,落實技術轉移,有效運用我方之人力及資源,以在不同國家複製成功經驗。 國合會總部設於台灣台北,包含國內110位職員,以及派駐海外的151位專業夥伴實地執行各項發展合作任務。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Fund (TaiwanICDF) is dedicated to boosting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enhancing human resources and promoting economic relations in a range of developing partner countries. We also offer humanitarian assistance and provide aid in the event of natural disasters or international refugee crises. To carry out our mission, we offer a range of assistance that centers on four core operations: lending and investment, technical cooperation, humanitarian assistance,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ur Fund is used to make direct or indirect investments and to finance lending operations. Revenues generated by the Fund are used to support our bilateral or multilateral technical cooperation projects, humanitarian assistance operations and education and training. Every new project from the TaiwanICDF proceeds according to a rigorous project cycle and is backed by mutual covenants signed in cooperation with relevant stakeholders. Our projects are designed to address the strategic development goals of each of our partner countries, pay due consideration to associated regional trends, and maximize results by employing the right combination of capital and technical cooperation. Ultimately, our work is tailor-made to the local needs of each partner country. Our assistance covers a variety of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 issues such as agriculture, public health and medicine, educatio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environment and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We are also acting to improve human resources and build institutional capacity at the TaiwanICDF itself. We believe that as a stronger, more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 we will be better placed to advise decision-making bodies within our government. Efforts to improve our own organization will also help us to deepen the coverage of our projects and transfer technological know-how on to our partners. We aspire to making the most effective use of manpower and resources, and replicating and adapting successful experiences from one partner country to another. The TaiwanICDF is headquartered in Taipei, Taiwan. As of December 31, 2020, we have 110 domestic employees and 151 staff working at overseas missions.

台北市大安區|社會福利機構|資本額5,000萬元|員工900人

image

財團法人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以下簡稱本會)是由台北市智障者家長協會的家長們及社會大眾為了讓心智障礙者得到終身完善的服務,共同籌募基金而成立,於民國83年2月7日向台北市政府社會局申請立案。而後為擴大服務的領域,於民國90年8月9日成為全國性基金會。 從83年2月成立至今,本會接受臺北市、新北市政府委託及自行附設成立了28個發展中心及工作站,並確實運用專業人力以共同推動社區化的服務。本會在兒童服務方面,提供早期療育之日間托育、部分時制、到宅療育;在成人服務方面,提供成年心智障礙者之日間照顧、夜間住宿、職業重建(含個案管理、職業輔導評量、職前準備、庇護性就業、支持性就業、職務再設計等)及重度身心障礙者的養護服務等,並依身心障礙者及其家庭所需提供親職講座、聯歡活動、家庭服務等,本會平均每年服務大台北地區超過35,000名身心障礙者及其家庭。 「育成」的關懷是全面的,秉持著『父母深情·永不放棄』的服務理念,對心智障礙者提供陪伴終身到老的服務。不論他在家庭、社會或機構,在不同生命階段扮演守護者的角色。 理念 以父母對待子女的同理心,秉持『父母深情.永不放棄』的心情,照顧陪伴心智障礙者人生各階段路程。 ◎育成基金會Logo 的意義 : 花蕊苞的形象為培育的象徵 兩株桃紅花蕊輪廓,就像是憨兒母子,接受綠葉枝苗的守護, 在育成的各機構提供專業細心的照顧下,安心而快樂的生活。 「育」字表示培育,給予憨兒陪伴、教育和訓練 「成」字表示成長,讓憨兒快樂學習與成長 育成基金會致力在不同的人生階段,終生守護心智障礙兒。 宗旨 本會以促進社會福利之發展並推行各項社會福利服務為宗旨。同時致力於下述各項服務的推展: (一)從事身心障礙者及其家庭社區化服務事業 (二)自設或接受政府委託經營社會福利機構 (三)自設或接受政府委託經營職業重建相關機構 (四)協助社會福利團體進行相關服務工作 (五)辦理社會福利工作人員培訓 (六)從事社會福利相關之研究 (七)出版及發行社會福利相關之書籍及宣傳品 (八)在為身心障礙者之利益所簽訂之信託契約中,擔任信託監察人 (九)接受主管機構指導辦理事項 (十)從事舊衣收集及再利用之工作,以促進心智障礙者之工作能力及提供工作 (十一)其他促進社會福利發展之相關工作

台北市松山區|職業團體|員工77人

image

本基金會是黃烈火先生(和泰汽車與味全食品兩大企業之創辦人),於1974年為回饋台灣社會所創立,以「促進美好人生,創造祥和社會」理念做為服務宗旨,積極辦理及救助各類社會福利服務項目。

桃園市平鎮區|協會╱基金會|資本額200萬元|員工10人

image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財團法人觀音根滿慈善基金會的工作行列。

台北市中正區|宗教組織|資本額3,000萬元|員工20人

image

菩提法門(菩提禪修)由金菩提宗師創立,傳授禪師教授的禪修方法,這些方法在廣大學員中受到非常多好的評價。 金菩提宗師自從西元2005年在加拿大溫哥華創立菩提禪修機構之後,迄今在全球已設立了三十多座禪修道場,世界各地職工與志工上千人。自金菩提宗師創立機構以來,始終以慈悲為本,推廣提升身心靈的禪修課程,廣開大門,不設宗教及門派限制,使有緣人皆能習得禪修方法,進而恢復健康,乃至於重享快樂、幸福的人生。 金菩提宗師創立菩提法門,並在世界各地設立機構,本辦公室環境優雅位處海山捷運站旁,是隸屬菩提法門台灣總部,主要的工作內容是運用多媒體進行文字、平面、影音、網絡等各式宣傳品拍攝與後製。誠摯歡迎您加入我們的行列。 經營理念 菩提禪修 以慈悲為本,以教授推廣金菩提宗師創立的禪修方法為主,希望廣度有緣眾生,使眾生皆能獲得身心靈的健康,進而促進人際、家庭與社會的融洽。在世界各地與台灣推出之後,學員的受益評價都非常好,在世界形成一股新的禪修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