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找工作 APP

精準媒合高效求職
3.6萬
立即安裝

62

台北市大安區|大專校院教育事業

image

台大凝態科學研究中心為台灣大學第一個以研究為導向的跨領域研究單位,位於台灣大學新生南路與辛亥路口附近,台大新體育館旁,與台大物理系共用同一棟大樓。 奈米物理實驗室在2009年成立,由張之威副研究員主持。本實驗室專注於研究奈米尺度的熱傳導、奈米光學、奈米機械等等基本現象與應用研究。本實驗室近年來的研究成果豐碩,尤其在奈米熱傳導的研究上取得國際上領先的地位,並獲得國內學界的讚賞。目前正積極招募新血加入,拓展新的研究方向。 本實驗室為小規模實驗室(<10人),所有研究工作皆是由老師直接指導與討論。實驗室鼓勵自我管理,尊重個人時間運用的自由,對於熱愛學習新知或有意深造的人是很好的選擇。 【彈性薪資】 研究助理起聘三至六個月後表現優秀者加薪15%(碩士級研究助理每月薪資可達42K),表現更優者則持續加薪到你(妳)滿意。

新竹縣芎林鄉|大專校院教育事業

image

敏實科技大學緣起 本校緣起民國56年奉准立案為「私立大華農業專科學校」,面對社會結構之巨幅改變,歷經數次革新,期待能與時俱進。2018年獲得秦榮華先生應允捐資,全力推動校務更新永續發展。 敏實創辦人秦榮華先生,創業有成,榮登全球汽車產業之巨擘。 創辦人挹注鉅資翻轉校務,設置新系培育AI菁英,引領大華改名為敏實科技大學,致力於AI人工智慧專業大學。 大華農專時期(西元1967-1968) 民國56年6月,本校奉准立案為「私立大華農業專科學校」。初設「食品製造」、「園藝」、「畜牧」等三科,由趙楷先生擔任首任校長。民國57年,增設「農業機械」、「農產加工」、「畜牧獸醫」等三科。 大華工專時期(西元1969-1996) 民國58年,鑒於國家經濟建設需要,配合國家教育政策,奉教育部核准改制為「私立大華工業專科學校」,以達成培養工業技術人才的目的。並將「食品製造科」更名為「食品工程科」,「農機科」改為「機械工程科」另增設「化學工程科」。至民國59年夏,增設「電機工程科」。民國60年夏,增設「電子工程科」。民國63年,由於國內就業市場對食品工程人才需求不大,故未繼續招收「食品工程科」新生入學。 民國67年8月董事會全面改組,多位熱心教育之社會賢達出任董事,並敦請 陳建中先生擔任董事長,董事會並聘請陳天志先生接掌校務全力興革。此後,日夜間部各科系迅速成長,民國72年,增設夜間部二專「電子工程科」與「電機工程科」。民國77年,成立五年制「工業工程與管理科」。民國79年,增設二年制「電子工程科」與「機械工程科」。 大華工商專時期(公元1991〜1996) 民國80年,設立二年制「工業程與管理科」及屬於商業職類之「電子資料處理科」。因為學校科系跨屬工商領域,因此奉教育部核定,改名為「大華工商專科學校」。爲強化商業管理學群之發展,以契合時代之脈動,民國81年增設二年制「國際貿易科」。民國82年又設立五年制「電子資料處理科」及「國際貿易科」。民國83年「電子資料處理科」更名為「資訊管理科」。民國84年奉准將原有之「機械工程科」,更名為「自動化工程科」。 民國85年爲配合國家僑教政策之需要,與宏碁電腦公司及華隆微電子公司推展建教合作,辦理馬來西亞僑生建教班,此乃本校僑教班之濫觴。 大華技術學院時期(公元1997〜2011) 由於掌握了社會多元化、專業化之發展趨勢,本校在穩定中不斷日益茁壯,於民國86年更上一層樓,奉准升格改制技術學院。先期設立電子工程、化學工程、資訊管理及國際貿易等四系及應用外語科。次年再經核定,開辦自動化工程系、電機工程系、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等三系。民國89年增設「觀光管理系」,91年設「資訊工程系」,92年設「財務金融系」 93年本校獲准設立「機電工程研究所」並招收碩士班研究生,對大華的發展而言,又邁入新的里程碑。民國94年又增設「行銷與流通管理系」,95年再設「電腦與通訊工程系」。101學年度因應學校整體發展需求,並增設餐飲管理系,學校整體學制已臻完備,努力邁向科大之路。 大華科技大學時期(公元2012~2020) 為有效符合產業轉型的脈動,確切掌握人才需求的契機,並強化辦學的競爭力,本校近年以「提昇競爭力、創新突破、展現特色」為現階段的必要任務。經過全校師生的努力,積極爭取,終於在101年8月1奉教育部核准改名為大華科技大學。透過改名科大,本校落實各學院的教研機制,精進發展方向,推動產學研發,落實實務教學。未來將朝向發展成為產業型的一所科技大學。102年本校獲准設立『電機與電子工程研究所』並招收碩士班研究生,對本校發展又邁入另一新的里程碑。同年設立『運動與健康促進系』及『創意設計學位學程』。 敏實科技大學(2020至今) 本校創辦至今迄52年,面對社會結構之巨幅改變,歷經數次革新,期待能與時俱進。2018年獲得秦榮華先生應允捐資,全力推動校務更新永續發展。目前教育部已正式核准本校於109學年度招收『智慧製造工程系』與『智慧車輛與能源系』學生,培養AI製造及應用人才。本校進行學校全面的改革,將塑形學校為 “小而美”的科技大學。

桃園市中壢區|大專校院教育事業

image

民國42年由篤信基督、熱心教育人士張靜愚先生、郭克悌先生、賈嘉美牧師、鈕永健先生、陳維屏先生、瞿荊洲先生及桃園中壢地方士紳吳鴻森先生、徐崇德先生等會商籌設一所農工學院,期以基督救世愛人的精神,為國家造就高深科學與工程人才;在歷經多次籌備更名,於民國44年10月奉教育部核准立案,定名為「私立中原理工學院」,以「篤信力行」為校訓,設物理、化學、化學工程、土木工程等4個學系;民國69年8月1日改制為中原大學。   中原大學已走過半個多世紀的歲月,在歷屆董事會支持下,經郭克悌、謝明山、韓偉、阮大年、尹士豪、張光正、熊慎幹、程萬里、張光正等諸位校長掌理校務,貢獻良多,厥功甚偉,並分別代表了中原初創、奠基、成長、茁壯與擴張等階段。現今擁有理、工、商、法、設計、人文與教育、電機資訊等7個學院、27個學系、28個學士班、31個碩士班及13個博士班;歷屆畢業校友已達10萬餘人,在國家重大建設中,竭盡心力貢獻所學,深獲各界讚譽。   瞻望未來,中原除在既有的教育宗旨與理念之精神憲法下,建構「三創教育」-活用創意、激發創新、迎向創業之特色競爭優勢為標的;揭櫫「全人教育」、「生命關懷」及「服務學習」為發展目標;積極培育學生品格精進及國際視野;並以穩健踏實的辦學理念為國內高等教育盡一份心力,全校師生亦在各項表現中展現傑出優異的成果,屢獲產官學界給予肯定之耀眼成績。本校持續朝向以具有世界知名度並擁有諸多國內標竿特色之「有信、有望、有愛」的卓越大學邁進。

新竹市香山區|大專校院教育事業

image

打造精緻學習環境、優質人本教育、育成專業科技素養、強化務實應用研究。

桃園市蘆竹區|大專校院教育事業

image

民國八十九年開南管理學院於蘆竹鄉開始招生,將近十年的 籌備期間,從實地勘查校地開始,克服許多難題,但董事們 始終相信,在大桃園這塊土地上孕育桃李、培植人才,是落 實八十多來開南學園理想的一大步,也因此,我們以閩南式 的現代化建築與鄰近田園風光的結合彰顯「關懷本土、立足 台灣、放眼世界」的雄心,並希望透過與縣政府、水利會等 合作,帶動地方與大學校園的切磋互勵動,讓桃園居民的熱 情活力與本校師生自由豪邁的開南精神相互結合,開拓大學 教育的新局及嶄新的生命力。民國九十五年八月一日正式改名為「開南大學」。 本校校園座落於桃園市蘆竹鄉,從中山高南崁交流道下僅15分鐘車程,距桃園市更僅5分鐘車程,遠離塵囂,鬧中取靜。聯外交通方面,本校位居中山高速公路與中正國際機場聯絡道路的交會口,交通便利,緊鄰中正國際機場,是最接近國家航空運輸中心的高等教育學府。未來本校週邊更是北臺灣國際機場、商業港口、及高鐵系統最重要之運輸物流匯集樞紐,配合桃園縣政府的中福計畫,將發展以開南大學為中心的文教特定區。 優質的地理環境除了將帶動地方更加繁榮外,亦使本校具備發展成為優質大學的良好條件。開南大學2021/1/27舉行校長交接布達典禮,由前國立高雄餐旅大學校長林玥秀接任,成為開南大學第10任校長,也是開南大學首位女性校長。未來努力的重點,分別是台灣青年人與銀髮族,共學共享的教育與休閒產業,影視相關教育人才培育,以及延續開南大學董事會的創業家精神,發展衍生性企業,以吸引全球人才到台灣學習並到全球開創企業。

桃園市中壢區|大專校院教育事業|員工600人

image

元智大學獲有國內未來十年內最具發展潛力大學之讚譽,並樹立了多項創新的教育模式並形成辦學的成效特色。 建校第一個十年,元智本於「卓越、務實、宏觀、圓融」的教育理念推動下,在人才培育、校園文化、研發建教、以及行政管理等方面皆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特色,並建立有多項創新與先導性教育模式。諸如:七十八~八十一學年度,創建有試辦教師績效獎勵制度、自行開發全國獨創的圖書館自動化系統、建立會議追蹤列管自動化系統、推行三明治教學法的專業實習制度、建立從計畫擬定預算分配到管制考核的行政三聯制等特色,並曾獲選為全國大專組建教合作績優單位、資訊聞名全國等佳譽;八十二~八十五學年度,建立有教學品質保證系統、共築社區人文藝術生活合作專案、國際兩岸三邊合作模式、設立全國第一個軟體創新育成中心、成立結合圖書資訊功能的圖書資訊服務處、於私立大學中首開先河開辦遠距教學等特色、再度蟬聯為全國大專組建教合作績優單位、以及化工系教授論文發表數量國際排行榜名次大幅躍進並躋身世界前三十名等佳績;八十六~八十九學年度,為國內第一個提出終身教育具體構想並成立終身教育部專職單位的大學、為遠東成立諮詢團隊等之建立產學合作新模式、獲得英國BSI推薦成為國內第一所取得教學行政品質ISO9001國際認證的大學、成立校園資訊技術中心將多年研發的教務行政資訊系統技術移轉嘉惠他校等碩果。 八十八學年度迄今,我們亦陸續推出有新世紀領袖人才培育計畫、五年一貫學程、推出海外進修優惠專案、就業學程、雙語大學、元智家族學費減免、先亮東方再邁全球、以及外國學生及僑生入學等計畫或專案,皆是創新之舉,也皆是配合大環境的改變與競爭下,為元智吸引優秀學生就學、培育具國際觀之青年領袖人才、及增強學生未來就業競爭力等之人才培育重點。

新北市淡水區|大專校院教育事業

image

本校為基督教台灣聖公會、上海聖約翰大學與聖瑪利亞女校在台校友會於民國54年所共同籌辦創立。前兩所學校均為聖公會於一百餘年前(民國前32年及前30年)在大陸設立之學校,人才輩出,對國家貢獻殊大。本校創辦人為當時聖公會台灣區主教王長齡博士。第一任董事長為吳舜文女士,第二任為王長齡主教,王主教逝世後由葉公超博士代理,第三任龐德明主教,第四任辜嚴倬雲女士(自61年起迄今)。歷任校長為吳舜文教授、龐德明主教、夏雨人教授、葉基棟博士、張中平博士、楊敦和博士、陳金蓮博士、艾和昌博士(105年8月迄今)。 【經營理念】 天生萬物,各具其能,各盡其分。唯人得天獨厚,為萬物之靈,以役眾物,故應知敬天、愛人、惜物之理。敬天則行有所本,知所自制,並感恩圖報;愛人則能彼此尊重,關懷寬恕,並互助合作惜物則知節用興財,保護自然資源,改善生存環境。亦即正德、利用、厚生,以展布仁民愛物、民胞物與之胸懷。如此,宇宙循環,萬物生息,井然有序,皆備於人,享用不盡,幸福無窮;如此,始能臻於人群和睦,社會和諧,世界和平之境。教育之根本,盡在於斯。故凡我校師生,咸宜終日乾乾,朝夕惕厲,進德修業,敦品勵學,以實現聖約翰校訓「德以輔才,學以致用」之教育目標;並常懷感恩奉獻之心,永抱回饋服務之意,時刻思之、念之、教之、習之而不倦,終身行之而不怠;更期不斷精進,日新又新,以達於至善之境。

台北市北投區|大專校院教育事業

image

教育部體育司要求在國立陽明大學成立學校衛生及護理研究發展中心,擔任教育部的智庫,監測全國學生健康狀況,編製國家學校衛生統計年報,並定期對學校衛生、護理及健康資訊之政策、方向,進行研究、探討,提出前瞻性規劃及主張,以保障、提昇學生及教職員工之健康與福祉。 宗旨 擔任教育部的智庫 目標 建立學校衛生的領導地位 特色 政策研究與支援中心 展望 國際一流中心

台北市文山區|大專校院教育事業

image

本校創設於民國五十四年,校區座落於台北市文山區,環境清幽,交通便捷。創校之初定名為「中國市政專校」,以培育市政建設人才為宗旨,為當時全國唯一之「市政專科學校」。 隨著社會變遷,為因應工商發展之需要,並具體落實專科教育功能,乃於民國七十二年更名為「中國工商專科學校」。直至民國八十七年,為配合技職教育體系發展之完整性,於新竹湖口購置15公頃校地建設新竹校區,本校於89年8月1日正式奉准改制為「中國技術學院」。 本校自八十九學年改制技術學院以來,本校全體教職生體悟世界局勢變遷,科技日新月異,必需努力求進,才能在新世紀生存發展。故自八十九學年開始,本校重新修訂校務中長程發展計畫,冀盼透過計畫歷程,釐定目標、組織再造、效能革新,使中國技術學院在新世局中,成為一流技術學院。 目前本校設有「環境與設計學群」、「商業學群」、「管理學群」、「資訊學群」及「人文社會學群」五大學群,落實人文化、多元化、資訊化、國際化及科際整合於學校軟硬體建設中,展現一流學府特質。

新北市三芝區|大專校院教育事業

image

有感於近來醫療生技快速進步,全民健保施行後醫療環境丕變,在熱烈追求科技與醫院經營優勢之際,醫療人員服務奉獻的熱情日漸淡薄;「馬偕紀念社會事業基金會」立意以耶穌基督救世服務人群的愛心,效法馬偕博士「寧願燒盡,不願銹壞」之精神,結合馬偕紀念醫院既有之臨床醫療基礎、充沛之研究與教學能力,培育富有尊重生命、關懷弱勢族群之醫療專業人才,並以基督信仰為基礎,提供醫學生「身、心、靈完整醫治」之訓練為前提,設校興學。 本校預計2009年7月正式招生,詳見馬偕醫學院網址。

台北市中山區|大專校院教育事業

image

台中市南區|大專校院教育事業

image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系的工作行列。

南投縣南投市|大專校院教育事業

image

「唯心聖教學院」於2021年2月1日經教育部核定准予立案,並自110學年度開始招生,同年2021年8月招生第一屆唯心聖教應用易經研究所碩士班,目前已招收二屆研究生精研中,連續二年學生註冊率達百分之百。第三屆招生名額倍數成長,歡依有志道同教職員,一起加入高等教育行列培育宗教人才。 經營理念 唯心聖教學院之設校理念有五,茲將其分述如下: 一、知行合一、實務應用 二、傳統與創新融合 三、服務與成就利他 四、接軌國際、普世傳法 五、追求世界真和平 為培育兼具「易經風水心法」專業學術研究和宗教人文精神之優秀宗教弘法人才,本「唯心聖教學院」希冀成為國內外首設融合易經風水及儒釋道百家思想精髓專業領域之學術單位,將易經風水的義理與內涵科學化、學術化及國際化。

宜蘭縣三星鄉|大專校院教育事業

image

校史 本校係天主教靈醫會為紀念會祖聖嘉民神父「視病猶親」之精神,於民國五十三年出資創辦,以培養護理基層人才,從事醫療保健工作,促進國民健康為宗旨,期以天主教會基督博愛精神、全人醫療護理及精湛之醫護科技為臺灣同胞服務。 初建之初,校舍設於天主教靈醫會羅東聖母醫院內,僅招收一班五十名學生,且都在聖母醫院實習。而後學生人數逐年增多,原有校舍不敷使用。六十三年董事會決定另覓他址,但羅東市區狹小,土地取得不易,而是時學生實習僅聖母醫院一處,董事會以女生實習醫院應在學校附近較為安全為優先考量,乃就近在聖母醫院旁(即本校舊校舍)購得校地。 民國六十四年校舍完成,遷入上課,後來逐年興建「若懷樓」及「示教大樓」。校舍完成之初,因外縣市學生為數不少,乃設有宿舍供遠地學生住宿。直至民國七十九學年度奉令設三年制護理科,學生班級數達十五班。 民國八十九年教育部進行評鑑結果,本校「行政支援組」及「教學與實習組」榮獲一等,此外,「護理科」更榮獲優等,顯示本校辦學績優,是一優良純樸之學府。 為配合政府邁向二十一世紀之我國技職教育結構,及改善整體醫療制度,提昇國民醫療照護水準,近十年來學校董事會屢有改制之倡議,惟因學校校地面積狹小,未達專科學校設校標準而未成。 茲承董事會及創校之天主教靈醫會支持,購買座落於宜蘭縣三星鄉阿里史段大埔小段土地共三.九五八八公頃無償捐贈學校作為改制新校地用,並已取得所有權狀,完成土地用地變更,並進行第一期工程(行政大樓、教學大樓)及第二期工程(周邊設施、警衛室、停車場、活動場所及圍牆)發包施工,取得使用權狀。 民國九十三學年度開始,本校師生皆遷移至新校區上課,環境優美,校舍新穎,師生教學研究和樂融融。惟升格專科學校伊始,古諺曰:「事有豫,則立;不豫,則廢」本校雖一切均在新環境、新氣象發展中,更應面對新挑戰,早作籌謀,積極規劃中程(六年)校務發展計畫以為因應,並將本校帶向長遠之大計,以全事功。

雲林縣斗六市|大專校院教育事業

image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水土資源及防災科技研究中心於西元2000年與前經濟部水資源局(經濟部水利署前身)簽訂合作協議成立本中心,共同致力於提昇水土保育,並進行研究、教育宣導及相 關防治等工作。由於相關水土資源防災工作繁重,為賡續相關政策之推動,爰於西元2004年與水利署共同簽署永久合作協議備忘錄,期許藉此持續扮演彰雲嘉地區水土 資源保育及防災工作之推手,逐步提昇區域水土資源環境與防災科技水準。 本中心為發展與推動多重業務,遂於西元2003及2004年分別成立行政管理、技術研發、教育推廣3組,相關執行成果除已於國內獲得肯定外,近年來亦逐步與國際接軌。且本中心於西元2008年加入亞洲大學網路環境和災害管理,與亞洲各大學協力進行環境與災害管理研究,以掌握國際發展脈絡並提升各國災害處理能力。

高雄市大寮區|大專校院教育事業

image

1958年 婦嬰高級助產職業學校創校,為三年制。 1962年 改制婦嬰高級護理助產職業學校,為四年制。 1968年 改制婦嬰護理助產專科學校,為五年制。 1988年 更名為輔英醫事護理專科學校。 1997年 改制為輔英技術學院並附設專科部。 2002年 改制為輔英科技大學。 2008年 創校五十週年。

南投縣埔里鎮|大專校院教育事業|資本額10萬元|員工3人

image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良好的升遷制度,提供相對的薪資福利,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我們的大家庭,友善的工作是我們的期許,與員工互相成長是我們的目標,期待您的加入。

台北市中正區|大專校院教育事業|資本額10萬元|員工10人

image

為因應臺灣企業經營規模連鎖化及國際化,本校於民國八十七年成立附設專科進修學校企業管理科-流通管理組,主要規劃流通相關產業之管理理論與實務實習課程,以培育流通相關產業人力。並於民國八十八年成立商業文書科,102學年度起更名為「應用外語科」,主要教授應用外語之管理理論與實務及商業實務課程,培育外語與商業實務人才。目前設有「企業管理科」及「應用外語科」等2科。

高雄市楠梓區|大專校院教育事業

image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國立高雄科技大學_外語教育中心的工作行列。

雲林縣斗六市|大專校院教育事業

image

國際人工智慧管理研究所(International Graduate Institut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AI),定位為培育產、官、學、研界所需之國際人工智慧人才,學生將在具有理論基礎與實務應用的多學科團隊中學習。同時在管理學院教授的指導下進行與人工智慧相關的研究,透過人工智慧人才培育、教育創新轉型及人工智慧影響力實驗基地,強化其跨領域技能與國際視野,奠基於團隊的問題解決和體驗式學習機會的結合。學生將習得廣泛且全面的人工智慧專業知識,以因應未來的挑戰。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國際人工智慧管理研究所的行列。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請參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