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本文由Jessica Chen轉載)
時隔多日,終於要來分享金融業的面試經驗!
當初在我心中的面試產業名單中金融業絕對是排名在很後面,原因是在選修某堂課時就知道金融業需要的知識含量很高,跟有點確定自己對這領域沒有興趣,但當時很喜歡參加與金融科技相關的演講或是活動,所以就認為如果進入到的是數位金融單位,也許可以試試看。
金融領域除了大家熟知的銀行外,也包含金控、證券、壽險、投信、投顧、投資銀行…等不同產業,而每個產業所承作的業務相差十萬八千里,例如證券或投信會有前台交易員、後台研究員、尋找指數連結標的人、或是擔任基金經理人;銀行則包含消費金融、法人金融、個人金融、財富管理,當然也有偏幕僚性質的工作,像策略規劃、風險管理。因此,每個職缺看重的特質就會不同。至於,如何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強力推薦選修相關課程自己親身體驗,或參加徵才博覽會、說明會聽聽企業怎麼說,當然最快的方式是詢問已經在工作的學長姊們日常的工作型態。
金融業的儲備幹部通常都會限制碩士才可以投遞,但偶爾有少數幾家例外開放給學士,永豐金就是其中一個,對於只有學士學歷但也要體驗紮實訓練或想一探金融業的朋友,可說是一大福音。
永豐MVP面試分成三個階段:
Stage 1 履歷篩選:
需要到官網上方下載制式的履歷表做填寫並排序自己的單位志願。履歷包含基本個人資料填寫、工作經驗、相關證照、社團經驗以及大概三題左右開放問題如:
小建議:個人覺得制式履歷很難在茫茫履歷海中凸顯出來,額外檢附自己排版的履歷、作品集或是相關證照證明可以做為加分項目。
Stage 2 團體面試+筆試:
■ 團體面試:每一場面試大約有4–5人,總計20–30分鐘,永豐銀行會把工作性質相通的單位安排在同一場進行多對多的面試以及集中在一天假日完成。所以這一天你絕對會身心俱疲(大概會問一百次自己是誰為什麼會在這),但好處是後面幾場面試會越講越順,以及摸清楚主管們的思維套路,壞處可能就是如果第一志願被安排在第一場那就會有點小崩潰。由於當初前三志願為電子金融、個人金融、消費金融,所以此次就針對這兩個場次分別介紹:
數位銀行場(電子金融處)
面試的題目大致如下:
這場面試氣氛很輕鬆,主管根本都是在聊天,大概是因為這一場主要的重點在了解人格特質、過往經歷以及對於數位銀行的想法。
不過,去年純網銀這個議題很夯,所以第2、3題就是由這議題衍生。因此,建議多多閱讀新聞,了解現在討論度高的議題或閱讀商業雜誌(如:財訊、商周)理解各種不同的見解,在回答的時候會比較有東西可以說嘴,也可以增加說話的質量。
金融創新場(財富金融處 / 個人金融處 / 消費金融處)
題目大致如下:
這場面試氣氛就不如數位銀行場來的輕鬆,可能跟主管的臉色都偏嚴肅,問題的方向也都是跟過往經驗、人格特質有關,就有點像在打心理戰(?)。加上可能受限於時間因素,以上兩場面試都不會特別針對某個問題或經驗繼續往下追問,所以盡量回答時就能完整表達。
■ 筆試:題目偏向匯率、財富管理這方面的計算題以及一些邏輯題,答錯會倒扣,所以不會寫的就不要瞎猜,個人考下來覺得如果不熟悉相關計算,完全就是背水一戰,用運氣在賭會不會過關(像我一樣)。
總結:這一階段得失心不必放太重,只要面試中好好展現自己的個人特質及與抓住自己別人不同的優點即可,筆試就算不會寫也沒關係(因為筆試我完全不會)
Stage 3 個人面試(專題報告+高階主管面談):
每一處室約略會錄取5-10人進到這一關,永豐會準備大概2–3個不同的專題,準備時間總計只有一周半,所以如果入選的單位越多,就越要有心理準備可能會需要熬個幾天完成所有的報告。我拿到的題目如下:
簡報時間5-10分鐘,題目大致上都是「新聞時事+金融商品」,因此除了對新聞有一定的解析能力外,也要夠了解永豐所推出的金融產品,在蒐集資料的過程才不會覺得大海撈針或是一直在心裡偷想題目到底想問什麼,主管到底想要怎樣的簡報。
報告完,會直接進到高階主管面談,開頭通常都會先針對剛剛的簡報內容做提問,接著才會開始問問題,有偏個人特質的問題,像是:為什麼想進入銀行業、分享一個非你不可的理由、未來想要做什麼,也有比較偏專業問題,像是:永豐銀行知名度有點低,你會怎麼提升知名度、有哪些使用網銀上的體驗、有開什麼樣的銀行帳戶這類型的。
總結:這一階段重點請放在簡報邏輯、口條清晰度,掌握好這兩項就可以順利Offer Get!因為我自己缺乏對於金融商品的嘗試,所以在專題簡報就做的就比較淺,發揮不了太多的想法跟創意,所以就沒有順利Offer Get。
多虧永豐MVP的面試經驗,讓我對於金融業的職缺重新燃起希望,最主要原因是意識到「在行銷領域打滾數多年是我最強的特質跟經驗」。而某次在政大商院辦公室的徵才推播中,剛好看到元大金控的這個缺,所以就放手一搏衝了!
自我介紹時,說了一堆自己有多少相關經驗、有多少能力後,主管居然說:「我們比較知道的你是怎樣的人,你有什麼優點想告訴我們?」,當下整個傻住,沒有料到注重專業技能的金融業,居然會這樣問我。而接下來的面試中,也沒有針對我之前的經驗做很多提問,都只有問一些超級基礎問題,像是:
至於Offer Get的原因,大概是因為在帶到上班行程的規劃中,有提到自己的習慣是會提早10分鐘到公司,把自己的私人事情做完盡量不會耽誤上班時間,就有看到主管們互相點頭 (心裡就有底,他們根本超級滿意這個答案啊!!),
元大金控面試小總結:金融業偏向看重人格特質,主管云:「欠缺的能力可多著了,學歷只能證明你不笨,重點在肯不肯學習。」
最後,會選擇人生急轉彎從行銷領域到金融業,最最主要原因是想要擁有一個正常上下班的生活,因為在面試行銷領域每次被問到願不願意加班的時候,我都會懷疑跟猶豫自己的答案(大概是看過跟聽過太多的案例),而我當時認為只要肯認真學習、進修金融知識補齊斷層,或許真的可以勝任這個缺,加上大型公司會有很多不同機會,對於未來的職涯發展是有益的, 所以就決定放手一搏進到這個領域嘗試看看,而事實也證明當初的決定是正確的!
圖文/(本文由Jessica Chen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