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H.R.
誤打誤撞走上這條意外之路,準備期間受惠許多前人分享、提點,也想將這樣溫暖的能量傳遞下去,所以誕生了這篇文。
在此感謝儘管一面之緣都沒有,依舊熱心分享經驗、回覆訊息的所有學長姊,特別感謝 Weber 熱心分享申請技巧與產業知識,在面試準備上真的幫助我非常多,謝謝你帶我過關斬將。
▲國泰 CMA 儲備幹部錄取全攻略(圖/freepik)
本文主要分享取得國泰 CMA offer 的準備心得,每年難度不一、錄取標準可能有些微調整,大家可以結合自身特質與面試經驗來準備,越了解自己,越有機會脫穎而出。
內容綱要:
那就開始吧!
相比其他錄取者,我的經歷算是非常普通,因此羅列上述資訊不是希望大家帶著對答案的心態檢視自身經歷,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用專屬於你的故事線,串連過去經驗以及職缺,創造差異同時展現過去所學。
(大學接觸的領域五花八門又峰迴路轉,之後再來分享找實習、規劃職涯的心路歷程)
總結來說就是知己知彼,投其所好,說一個對方有興趣的好故事。
(醜話先說,不建議說謊、誇大,以及為了迎合偏好而改變自己,畢竟公司面試你的同時,你也在挑公司,我是覺得如果公司風格跟自身有落差的話,比起拿到 offer,也許可以先想像入職後的生活是否能夠接受,不然只是進入另一個苦海...)
做足職缺相關功課:了解產業、公司、職缺
國泰在乎的特質包含但不限於團隊合作、創新、好奇心、良好的溝通能力。面試時保持微笑、傾聽他人想法、記住同場面試者名字等行為,我想都是有加分的。
除了從新聞、廣宣、官網調性了解產業趨勢、公司風格外,也可以多多詢問學長姊實際的工作內容、高管們的期待以及業務發展大略方向,皆能更好地幫助面試準備,讓面試官感受到你的內行人氣質。此外,也可以觀察一下面試官對哪些個人經歷或故事比較有興趣,下一關時可以多著墨相關內容。
推薦日常可以多看商業報章雜誌,關注金融、財金、科技等領域的熱門趨勢,並想一下如果是我會怎麼去發展策略,培養對議題的敏銳度。
找出差異化優勢:希望給面試官留下什麼印象?
不管是書審或面試準備,我會先思考三個想被記住的關鍵字,接下來所有的面試回答都圍繞這幾個關鍵字去串聯經驗,除了能有效收斂個人背景與論述,個人色彩也會更鮮明。
思考關鍵字最根本的做法是從個人特質下手,想想看從小到大有哪些特別感興趣的事、被稱讚過的事、或做起來稍微比別人輕鬆的事情,對應職缺期待收斂成數個關鍵字。因為這是個人的本質,因此也會自動連結到相關學經歷,綜觀人生經歷的同時,亦是確認職缺是否為理想、適合的職涯路徑。沒時間的話是也可以採用懶人做法,直接從過去實習、活動經驗、職缺三者找共同點。接者根據收斂的特質關鍵字,用一個表格整理對應的經驗與學習收穫,便能作為未來自我介紹及面試回答方針的萬用資料庫。
整理好後,挑選三個以內的關鍵字,就能套入「因為我是 xxx 性格的人,所以參與 xxx 實習並有 xxx(量化)表現,從中發掘對 xxx 的興趣,故希望加入貴公司」架構來說故事。
舉例,我的關鍵字分別是溝通、創新、使用者體驗。
因此進行自我介紹時,我以數位體驗總結過去經歷,並挑選溝通、創新相關經驗分享,最後藉國泰 CIP 體驗到的創新環境強化申請動機,後續被問到各種面試問題,也盡可能從溝通、創新幾點來回答。
蒐集常見以及歷年的行為面試題目後,推薦可以找戰友一起練習,從別人的反饋中會更容易看見一些盲區;每次面試完我也會反思一下做得好跟需要加強的地方,融入下一關的準備內容,讓每次的面試都有所進步。
整體而言,我覺得只要創造個人亮點、展現對產業及工作內容的熱忱,並帶著以終為始的 mindset 來構思回答方向 ,比起過程更著墨在結果及下一步,就可以提高過關機率。
Round 2: 英文視訊面試
通過 Round 1 線上測評(邏輯圖形題)後會收到英文關通知,由外師進行面試,讀完一篇文章後回答三個問題,文章內容跟全球時事、新聞相關,問題大多為開放式問題,文章內不一定有答案且涉及專業知識,需要透過邏輯、日常涉略累積的產業知識判斷跟回答。
題目難到面完後,面試相關的記憶蒸發了 99% ……
只記得我亂回答一通,面試官也沒打算追問,回答完就結束面試。一起申請的朋友面試情況也差不多,但我們都有收到下一關面試邀請,所以我想只要回答時講的是英文、足以表達想法,應該就會過 XD
Round 3: 互動面談 (人資面談/中文/每組兩人)
面完的體感是,那場面試官的關注點在於表達能力以及對產業的了解。敘述時推薦結論先行再敘重點過程,比起流水帳說明做過什麼,我會更著重在學習點以及如何影響你後續的經歷及選擇。在後續的回答中,承接前面提到的學習點並提出對應的產業趨勢強化動機,最後再扣連到自身可以提供的價值,便能將整場的問題串成一個順暢的故事。
Round 3: 情境模擬面談 (AC 關)
有簽保密協定所以無法透露,不過我覺得跟以前面過的其他家 AC 關大同小異,可以照著自己相關的面試經驗準備就好,重點不外乎論述清楚有根據、目標導向等面試基本心法,以及透過傾聽他人想法、協助收斂討論、整合歧見等方式展現團隊合作精神。
Round 4: 專業領域面談 (副總面談/中文,一組四人)
共同題 (每個人都需要回答)
個人題(指定面試者回答)
基本上到這一關人數已經剩下不多,面試者之間的同質性也會提高,因此可以多思考如何結合自身特質、經歷展現優勢,例如某一關面試者的自我介紹架構、內容都偏類似,下一關便有面試者在自介開頭加上動物形容自己,給在場的人留下深刻印象。
這一關比去年難很多,專業題比例偏高,邏輯表達能力(不要廢話)、反應能力是考驗重點外,強烈推薦在準備前期便選定一兩個產業議題研究,了解市場趨勢、國泰發展方向、相關法規與風險,並想好自身優勢在其中有什麼著力點,每一關被問到時比較不容易慌,就算遇到不熟悉的議題,也能透過先前累積的產業知識給出較符合邏輯的回答,同時展現對產業的熱忱,再次行銷自己。不過如果問題沒有指定議題,建議還是選擇熟悉的領域回答,避免不懂裝懂而失分的情況。
舉例來說,我過去有服務體驗優化相關經驗,面試期間則有特別留意 AI 應用議題新聞,因此在被問到房貸問題時,即便腦中相關知識含量趨近於 0,由於早已準備好服務體驗相關內容,當下可以快速從服務體驗角度切入,並結合生成式 AI 來回答。當然事後看這不是最好或最正確的回答,但我想面試官更期待看見過程中展現的策略思維與產業洞察。
Round 5: 高階主管面談 (總經理、副總面談/中文/一組八人)
聽說進到這關後被刷掉的機率偏低,保持平常心、照常發揮應該會穩穩過~ 面下來覺得這關比較像是讓高管了解今年準備進來的 MA 是什麼樣子的人,因此除了說一個好故事來強化個人記憶點,若能在提問環節問出好問題,也會很加分!可以從高管的角度思考他們如何看待議題、落地策略,來做為提問的基礎,或是翻翻最近相關的訪談,從裡面找素材也是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