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科會推動TCTC 冷切大腸息肉減少術後出血
研究團隊以臺大醫院為首的6家臺灣醫療院所組成。圖片來源:國科會
國科會所推動「臺灣特定疾病臨床試驗合作聯盟計畫」(Taiwan Clinical Trial Consortium, TCTC),經臺大醫院為首的6家臺灣醫療院所組成的團隊,首次以術後出血作為主要療效指標(primary endpoint),在大腸鏡診療場域進行大規模隨機分派試驗,證實以大腸鏡切除息肉時,若以「不通電」方式切除(冷切除)1公分以下大腸息肉,可顯著減少術後發生延遲性出血相關併發症的風險。
國科會強調,大腸鏡是目前全世界被施行數量最多的內視鏡檢查,以美國為例,每年施行超過1600萬支大腸鏡,臺灣則有40萬支,隨著大規模大腸癌篩檢普及,安全且兼具效益與效率的大腸鏡檢查,對於保障受檢安全,與提升民眾篩檢意願十分關鍵。
國科會表示,傳統上以大腸鏡切除息肉,均以「金屬線圈」套住病灶後通電切除,通電除了比較容易切割組織外,也因同時燒灼血管,而被視為可以減少術後出血併發症的方法,可是臨床上大腸鏡息肉切除術後的出血卻很常見,甚至還有病患因而必須輸血,以內視鏡、血管攝影栓塞,甚至外科手術來止血。
國科會指出,臨床醫學界長期苦思如何減少出血相關併發症,國外發現「冷切除」似乎較不傷及深層血管,術後傷口也不易紅腫發炎,但問題是對比熱切與冷切的相關臨床試驗,主要療效指標大都是「病灶切除完整度與施術時間」等,未有以出血為主要療效指標,且受試者人數足夠的大規模臨床試驗,來驗證冷切在降低術後出血的效益。
因此,在TCTC規劃下,以臺大醫院為首的6家臺灣醫療院所組成團隊,於2018年至2020年間,納入4,270名在接受大腸鏡時發現4至10釐米息肉的受試者,當中2,137名分派至冷切組,2,133名分派至熱切組,結果發現冷切組與熱切組分別有8名(0.4%)與31名(1.5%)受試者在切除息肉後發生出血,嚴重出血者分別為1名(0.05%)與8名(0.04%),均以冷切組較低,差距十分懸殊。此外,冷切組的出血幾乎集中在術後2天內,熱切組則遲至術後第9天仍有出血,且為嚴重出血。
國科會觀察,細看次要療效指標(secondary endpoints),冷切除施術時間明顯較低,術後到急診求診與必須住院的比例也較熱切組為低,治療效果方面,兩組在病灶切除完整度與息肉檢體回收率則無差異,加上該研究並未排除服用抗血栓藥物與同時罹患超過1公分的大型息肉者,顯示受試者族群更具代表性,其研究結果的外推性極高。
國科會點出,上述研究成果已於今年2月21日,榮登美國內科醫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官方期刊《內科學年刊》(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參與此項大型臨床試驗的醫療院所包括臺大醫院、輔大醫院、三軍總醫院、臺大新竹分院、嘉義基督教醫院以及義大醫院等6家醫療院所,該研究成果填補診療實證上的空白,未來勢必會被納入國際間相關指引,也改寫以大腸鏡處置1公分以下息肉的標準治療。
延伸閱讀:
國科會主辦2023臺灣半導體產學論壇 盼矽製程領先全球
台大公布學生使用ChatGPT規範 標記引用來源防抄襲
台大鼓勵教師活用ChatGPT 謹慎使用偵測工具
科技人升學進修必看!全台大專半導體學院點將錄
1指點入看錢景:
找工作快上1111人力銀行 https://www.1111.com.tw/
想找更多兼職打工 https://parttime.1111.com.tw/
科技新知請上科技島https://www.technice.com.tw
youtube強檔影音 1111人力銀行一次滿足 https://www.1111.com.tw/162804/
1111產經新聞網 職場產業最核心 https://www.1111.com.tw/news
國科會TCTC大腸鏡冷切除熱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