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清華大學 服務創新與分析研究中心 的相似公司

與國立清華大學 服務創新與分析研究中心同樣位在新竹市且同是大專校院教育事業

  • 公司名稱
  • 公司地區
  • 2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電控工程研究所
  • 新竹市東區
  • 大專校院教育事業,資本額2萬元,員工數2人
  • 民國47年交大在台復校後,首先成立電子研究所。其後有感於自動控制技術日新月異,人才需求孔急,故於民國54年成立本系,初時命名為「自動控制學系」,兩年後旋即改名為「控制工程學系」。
    彼時正值國內電腦技術萌芽時期,本系亦肩負培育國內資訊人才之重任,故於民國59年更名為「計算與控制工程系」,下轄計算機與控制兩組。民國61年,計算機組獨立為「計算機科學系」,即今日之交大資訊工程系前身,本系即復名為「控制工程學系」。於民國70年與75年,分別成立碩士班與博士班,招收研究所學生。
    然而隨著科技技術的快速發展,控制工程的內涵亦隨著時間而演化蛻變,並與電機工程的資訊、電子、通訊、網路、訊號處理與人工智慧等領域緊密結合,本系師資與研究領域也日益複雜多元。單以控制工程一詞概括本系研究現況頗有未竟之處,故於民國86年改名為「電機與控制工程學系」。
    民國86年改名後十餘年間,電機領域在生活應用發展,更是以驚人的速度前進。此時單單改名已無法因應此發展趨勢,為培養全面的電機系學生,遂有成立電機工程學系之議。經過三年合作規劃大學部課程,並且在研究計畫上緊密地攜手合作,最後於民國98年,與電信工程學系學士班合併,成立「電機工程學系」;原碩博士班部分,則成立為「電控工程研究所」,並沿用迄今。
    民國54年(1965) 成立自動控制學系
    民國56年(1967) 更名為控制工程學系
    民國59年(1970) 更名為計算與控制工程學系
    民國61年(1972) 更名為控制工程學系
    民國70年(1981) 成立碩士班
    民國75年(1986) 成立博士班
    民國86年(1997) 更名為電機與控制工程學系
    民國98年(2009) 成立電控工程研究所
    與電信工程學系合併為電機工程學系
  • 福利制度:
    週休二日
    • 4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國際產學聯盟總中心
    • 新竹市東區
    • 大專校院教育事業,員工數15人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際產學聯盟為推動晶圓製造與智慧半導體緊密結合之高附加價值新興產業,擬建置凝聚前瞻半導體整體環構及新創商務之創新知識科技示範計畫,協助異質產學研界結盟創新。
        智慧半導體國際產學聯盟(GLORIA-NYCU)旨在『吸引國際間發展之5G/IoT, AI/VR/AR, Bio/Med, Green Energy, Smart City等各類應用之新創Startups與IP,以GLORIA-Semicon為平台引介使用台灣製造資源,將台灣資源推向國際,同時提供一站式設計服務,期望能夠創造眾多新商品及新商務,並爭取在台成立新商務或衍生公司』。
        目前國外新創公司、大型新興計畫或產學新興團隊,急需有效之代工機制為其完成初期雛型樣品開發,本計畫除可節省其初期之研發成本,另可快速完成研發樣本,協助其產品快速進入市場,本計畫以台灣製造之全球優勢爭取創業家人才及創新智慧智財來台開發新產品共創新事業。
      • 5
      • 國立清華大學貴重儀器使用中心
      • 新竹市東區
      • 大專校院教育事業
      • 設立於清華大學之『國立清華大學貴重儀器使用中心』為全國各儀器使用中心成立最早者,自民國70年由清華大學提供儀器,國科會提供運作經費,開始試辦60MHz CW-NMR,100MHz FT-NMR及GC/MS對外服務,成效甚佳,始有其他各中心之推廣成立。貴重儀器使用中心設立之構想為藉清華大學已有之良好基礎,加強儀器之使用、管理與維護,使新竹地區及鄰近其他地區之研究機構能夠分享這些貴重儀器,使用者得到研究上的方便,而國家避免不必要的重覆購置之浪費。目前本中心的方向是以化學及材料方面之分析儀器為主,為配合各界實際的需求,逐漸向生命科學方面發展。
        本中心之儀器,均有專/兼任技術員為大家服務,而在技術員上班時間之外,多數儀器亦供對儀器有相當之認識,經儀器負責人認可者自行操作,以協助對儀器需求較多或深入之研究,並提高儀器使用率。
        本中心除服務學術研究以外,業界研發亦為重點服務項目。目前之預約方式,研究人才與學生得利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基礎研究核心設施預約服務管理系統進行線上預約,業界廠商亦同,但需以公司行號為申請單位。另儀器服務收費方式,依本中心公告之收費標準按實驗總金額收取全額現金。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為處理使用者預約貴儀中心儀器使用申請流程之控管、計畫主持人貴儀實驗進度之掌握以及相關儀器設備的有效管理等作業,特建置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基礎研究核心設施預約服務管理系統供相關人士使用 (貴儀中心行政人員、技術人員、研究人才、學生、廠商)。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因此得有效管理其補助研究計畫的使用狀況並提昇研究績效。目前運作之預約服務管理系統已更新至第三版,為一個自動化、標準化與無紙化的作業環境,以新的思維、方法與工具推動資訊管理再造,並全面提升行政效能。
      • 福利制度:
        勞保、健保、週休二日
        • 6
        • 智慧製造AI創新研究中心
        • 新竹市東區
        • 大專校院教育事業
        • 科技部為推動國內人工智慧的發展,實現AI產業化、產業AI化的目標,於2018年成立「智慧製造AI創新研究中心」,由清華大學為執行單位,整合相關專長的團隊成員,涵蓋製造策略、決策分析、大數據分析、高科技製造管理、產業群聚、產業鏈結、科技政策、台灣產業技術研究、人才培育、服務創新、產品設計與供應鏈管理、科技法律等領域專家學者,和具備產學合作、智慧製造管理實務與專案執行力的專業經理人,以發展以人為本的人工智慧(Human-Centric AI) 智慧製造技術平台,邀請國內外智慧製造專家交流,並結合台灣中小企業隱形冠軍,提升人的能力來推動產業升級,以建構完整的智慧製造AI產業生態體系和價值鏈。
          本中心藉由智慧製造專案計畫推動、產學媒合及實現AI技術產業化及產業AI化的過程中,標竿學習並實際參與國際級AI研究中心合作,如日本理化研究所(RIKEN) 、德國產業技術研究協會(Startseite Fraunhofer-Gesellschaft) 、MIT 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MIT CSAIL) 、IBM等,孕育台灣國際級智慧製造AI創新研究中心,立足台灣發展核心技術,培育AI人才,並配合國家南向政策,由國內具備AI領域技術人才,將研究成果推展至新興國家,以提升台灣AI產業技術在國際上的影響力。